第二百二十节 宸轩老施双雄会-《非和平崛起》
第(2/3)页
挥别了这位秃头老官员,吴宸轩快步走到戴鸿慈跟前,低声给这位老大人请了个假,不管怎么说这位老大人好歹是正使。戴鸿慈还是很通情达理的,知道这位副使的海外关系复杂,有一两个故交旧友的也属于人之常情,所以也没在意就准了。
两个小时后,在汉堡当地驻军的一名上校团长的陪同下,吴宸轩换了一身带着全套军衔标识的军礼服坐上了汉堡市政府提供的车辆,内卫小队只好委屈一下,坐在后面的一辆奔驰小卡车里,不过身着军礼服的他们还是很守规矩的端坐在车里,武器都没有离手,让陪同的德军军官深有好感。
一脸严肃的老元帅看着眼前正在下车的那位东方将军,他下车后看到自己并没有和其他东方人一样卑躬屈膝的上前问候,而是整理了一下领口帽檐,然后静静的站在那里,面向自己站定。身后的小卡车上十几名身着同样的铁灰色呢子军服的士兵带着铁头盔扛着步枪跳下来后,直接分为两队持枪整齐的小跑着从两侧上了台阶,然后就在口令声中,咔嚓一声同时停住脚步,左右一个半转身的动作,后脚跟一磕前脚跟,咔的一声面对面的在台阶上排成队列,手里的枪一起下肩然后紧紧贴在右手的裤缝旁边。吴宸轩此时才迈动脚步开始向站在台阶上的施里芬元帅走去,步子不疾不徐,让施里芬心里感受到对方故意营造的压力。
老元帅微微一笑,步子迈开,主动迎上去,两人恰好在台阶的中央相遇,一双年轻修长的手和一双松弛苍老的手握在一起,一老一小两支狐狸不由得一阵会心的大笑,场面热烈如同几大主力会师一般,但是这次握手带来的将是日后欧洲战场上新增的累累白骨,只怕没有人能提前预知了。
军人的寒暄总是短暂的,双方进入正题。
“肖恩将军,不知道你在美国演示的那种手持式超轻型臼炮的射程和精度如何,有没有办法提高?”
“施里芬元帅,恕我直言。如果您打算仅仅依靠掷弹筒这样一件简单的武器就能突破法国人的堑壕工事也太过理想化了。据我所知,堑壕战中能防御掷弹筒攻击,很好的保护防御方士兵的方法很多。即使能提高掷弹筒的射程精度和弹头威力能做到,但是带来的成本上升和装备数量的下降,将会大大削弱掷弹筒的威力,反而得不偿失。”
“那么,肖恩将军,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那还用说”吴宸轩心里冷笑道。“施里芬计划”基本内容是:将德国全部作战兵力分为对俄国的东线和对法国的西线。其中,西线部队79个师,东线部队则仅设10个师夹杂一些地方部队。东西线兵力分配比例大致为1:8。西线又分为左右两翼,右翼部队为68个师,左翼部队11个师,比例又是1:8,左翼部队中一部分配在凡尔登中央地段,这里是巴黎的西北入口,(距巴黎仅仅135英里)也是法国对德防御体系的重心所在。其余则部署在长达240公里的的法德边境线上。西线中的右翼,是德国主力中的主力,也是德国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按照“施里芬计划”,一旦战争打响,东线德军部队以其少数兵力与奥匈帝国?军队遥相呼应,牵制俄军,目的在于将俄国限制于东普鲁士边境。于此同时,集结于西线的右翼以凡尔登地区为轴心向西南方向旋转,取道欧洲的中立国比利时,由比法边界进入法国,在穿越比利时平原、横扫法国沿海后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包围巴黎,继而向东,从法军背后包抄其主力。而西线的左翼的任务,便是诱敌并抵御法军主力的攻击。
施里芬计划”要求右翼部队主力自动员下达后第十二天前打开列日通道,第十九日拿下布鲁塞尔,第二十二日进入法国,第三十一日达到提翁维尔――圣康坦一线,第三十九日攻克巴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由于判断俄国?军事力量的充分动员需要6到8周,因此,施利芬计划中要求德国在这一时间内彻底击败法国,进而转身应付姗姗来迟的俄国。
整个计划就像德国人的奔驰车,每一个零部件都是如此的精密严整,功率惊人,但是容错率却不能和车子本身匹配。这就是为什么在非洲很多地方十吨的东风卡能拉着三十吨的货物疯跑,而奔驰载重敢超载300%非半路上趴窝不可。时间扣得太死,对于战争过于想当然才是德国人失败的直接原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