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过河卒-《多面谍王》


    第(2/3)页

    白武洲,河北人,年少时就颇具文采,18岁便中了秀才,之后又考入天津法政学堂,成了一名现代学子。

    民国初年,白武洲政法学校毕业后,先后当过记者和政府低级僚属,期间,因自身颇具学识,与他与其他有识之士交游甚广,并一起创办了法政杂志《言治》,开始在政界小有名气。

    有了名气之后,白武洲的仕途很快就变得一帆风顺,先后担任过广西都督陆荣廷、江苏督军李纯的幕僚。

    到1922年,声名渐起的白武洲更是得到了当时红极一时的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赏识,开始担任他的幕僚,先后担任过军总部政务处长、两湖巡阅使署、直鲁豫巡阅使署政务处长,极受吴的倚重。

    1924年,白武洲更是担任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吴军总参议之职,坐镇中军调兵遣将,出尽了风头。

    正因为如此,他获得了吴佩孚“小内阁”之美名,成为了一时的风云人物。

    吴佩孚曾亲自他许诺,打败奉军后,将保荐他担任新组政府的内阁总理。

    很可惜,由于冯玉祥的倒戈,直系败北,组阁之梦化为泡影,其后又遇上国民党北伐,吴佩孚彻底失败,白武洲也被迫下野。

    因为他身上已经烙上了深深的吴佩孚烙印,因此白武洲就算再有才、有抱负,他也很难得到南京政府的信任,以获得卷土重来的机会。

    无奈之下,白武洲只好在天津当上了一名寓公。

    从垂手可得的内阁总理到无权无势的寓公,这种巨大的落差让白武洲很是不甘。

    在落寞了好几年之后,心有不甘的白武洲从日本人身上闻到了腥味,他开始主动向日本人靠拢。

    很可惜,白武洲虽然曾经小有才名,可他曾经的身份只是吴佩孚的一名幕僚,手上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强大班底,因此他在日本人这里也很难一下子得到重任。

    在天津这个地方,比他有名望有实力的寓公实在是太多了一点。

    在多番打探和努力之后,白武洲终于瞄上了开始在华北显山露水的菊田智江,他终于意识到,在天津这个地方,只有得到了菊田的赏识,才有可能让他再次拥有施展其才华和抱负的用武之地。

    对于白武洲这种主动靠过来并有过相当声望之人,菊田当然是持欢迎态度的,但这种人能否被重用,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

    正好,当白武洲找上门来时,菊田智江正在为物色引荐之人而发愁,就顺带提了一嘴。

    菊田原本是不在此事上对白武洲抱希望的。

    原因很简单,白武洲曾经是吴佩孚之人,属于北洋时期的直系,而白云生作为曾经的直隶总督褚玉璞的干爹,属于奉系。

    直奉两系可是在1922年至1924年之间大战过两场,理应算得上死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