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讨楚檄文-《大宋混世魔王》
第(1/3)页
靖康元年,汴梁被金军攻破,皇族被金国人几乎尽数俘虏,城中过半的百姓被屠杀。
这让大宋的百姓感受到巨大的耻辱,和亡国的恐慌。
他们下意识的组织起来,或者想要勤王,或者想要自保。
这些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赵构旗下。大部分要是河北河南的义军,别的地方也过不来,消息也没那么灵通。
这些人本想跟着赵构杀向金国,结果却掉了个头,没北上,反倒南下了。
赵构有如此庞大的战略计划,怎么会没有对后续的考虑呢?
人口也是财富,这些青壮留在江北毫无用处,都来江南吧。江南富庶,大家在江南做我的子民,为朕创造财富。
朕吗,就一边享受人生一边口头作战好了。
金国人打了汴梁,抓走了朕的父母兄弟,这必须要谴责。但是相比起金国人,张邦昌才更加让朕痛恨。他比金国人坏的多,他就是千夫所指的万恶之源。
赵构文采斐然,用词巧妙。他写了一篇战斗檄文,昭告天下。朕要骂他们。不但要骂,我还要打敌人。当然,这是后话。先骂再说。
文人一支笔,全看他的良心。
很多人表面道貌岸然,甚至正气凛然,可是私下里却腌不堪。整个一个双面人。
这样的人,古往今来都不缺。比如怕“水太凉”,嫌“头皮痒”的钱谦益。他就充满了赵构似的狡猾。
这篇文章只看题目就知道大有问题。《讨楚檄文》,讨伐的是张邦昌的楚国,而不是罪魁祸首金国。
其中一句话正是“楚国匪兵屠戮妇婴的伟绩,金国战士惩创学生的武功。”
看起来把楚国和金国放在一起批判,可是文人的话,要逐字推敲。
“楚国匪兵”对应“金国战士”,褒贬立显。匪兵和土匪一样。战士,至少不是贬义,甚至还有点褒义。“士”,是高尚的代表。
“屠戮”对应“惩创”。屠宰杀戮,把人当牲口看,凸显了楚国匪兵的****行。惩创,惩罚创伤,这个自造的词乍一看是中性的,甚至再一想还有点褒义。
惩罚,为什么惩罚?因为你做错了事,错的是你,我代表正义惩罚你。
惩罚的结果呢?就是创伤。都没要人命,就像老师打学生戒尺,打几下,让你长记性。
这就是说大宋的学生做错了事,金国老师过来纠正你的错误,充满了正义性。
“妇婴”对应“学生”。妇女和婴儿,是最弱小的,他们被匪兵杀戮,更是让人对楚国匪兵痛恨到极致。屠杀不能反抗的弱小,这不是土匪是什么?
而“学生”就不然了。都是大小伙子,成年人。而且人家金国人没杀你,只是“惩创”一下,这是给你们当老师,教你们好。你们还要感谢这些金国人。
“伟绩”对应“武功”。伟绩明显是个褒义词,放在这里,是巨大的反讽。意思是你楚**人只会杀妇女儿童,这就是你们的“伟大成绩”。
武功就是个中性词了。没有褒贬在里面。金国人做的事,不存在好坏问题,只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教书育人而已。
这一篇《讨楚檄文》,对于真正的罪魁祸首金国,只是表面上稍微提了一下,甚至还暗地里洗白了金国的行为。赵构主要的目标是针对楚国,针对张邦昌。
可怜的张邦昌什么都没做,就成了天下的罪人了。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赵构,他不是普通人。
若是太学生陈东写这么一篇檄文,不说别人,就是国子监的学子都敢跟他打起来。
你特么还是人吗?金国人攻破我们的家园,屠戮我们的父老,侮辱我们的女人,你轻描淡写的用“惩创”二字一笔带过。合着金国人杀我们有理是吧。
他们是用砍头来教育我们懂事是吧?
别看陈东号称大侠,但是如果这文章真是他写的,肯定会被同学揍死起码也打折你一双手,省的你一天到晚颠倒黑白的昧着良心瞎写。
可是赵构不是陈东,他披着一件闪着光环的龙袍,这让绝大多数人都被光线晃瞎了双眼,一时分不清文章的真面目。
朝廷上,以及民间的士林,都被这篇《讨楚檄文》所蒙蔽,一时觉得张邦昌太坏,楚国必须被灭。他们比金国人还坏的多的多!
赵构定都杭州。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志向,所以把杭州改名临安。
临安,虽然意思是临时安定,可是赵构却要一直要安生。
赵构从江北带来了大量的能工巧匠,这些人汇聚杭州,极大的提升了杭州的手工业水平。
因此杭州的印刷业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其标志就是朝廷的邸报发行量大增。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