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十年藏拙杨盐王-《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2/3)页
“就是贩盐!当初两淮盐贩子遍地,为了争夺盐民和商路,什么事干不出来?我们既要和官府斗,又得和同行竞争,每一个都是要人命的勾当。”
贩盐确实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利润丝毫不下于后世的毒品,当然风险也大。
大宋的士大夫有多潇洒自在,底层的百姓就有多么悲惨,社会的生产力还很落后,他们顶层占用了太多的资源,下面的很多人只能靠着游走在犯罪的边缘,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对酒、盐、茶等产品由朝廷专卖或者授权给商人进行销售,这叫“榷酒”“榷盐”制度。这种制度是朝廷和官员们的奢侈生活的来源,却也是老百姓的梦魇,百姓只管吃盐,具体这盐是谁产的、谁卖的,是不是从中牟取暴力,百姓不管。实际情况是,官盐价格高而质量差,甚至偶尔会传出吃了官盐死人的事,反而私盐质量却更好。
正因为如此,盐贩子的存在,其实是帮助了很多吃不上盐的百姓。
杨通叹了口气,说道:“在太平府,我们出师不利,首先就折了老六。两年后,我们初具规模,却在山东青州着了道,老二老三都死了。死的人多了,心也就硬起来了,剩下几年我们杀光了所有敌对盐帮,垄断了淮扬一带的私盐。”
说到这里,杨通语气一软,眼光也柔和起来,道:“再后来就有了你,爹不想你一出生就是腥风血雨,便带着剩下的弟兄们金盆洗手,唯恐他们不服,爹就带着他们去道观求签。嘿嘿,这几个挫鸟如何知道,我早就换了签文。那一天我们得到了关帝六十八签,这签文便是:南贩珍珠北贩盐,年来几倍货财添劝君止此求田舍,心欲多时何日厌。
从那之后,我给老四吕泰玄在浙江老家购买了许多田产,老五在楚州掌控我们的漕运,让他们安享富贵。这几年风声又紧了起来,有些小辈太过嚣张,以至于官府传出流言说两淮盐王重出江湖,我便让他们不要前来,以免惹上麻烦。”
杨霖这才想起来,自己从小就知道,在浙江有个四叔和五叔,他们每年都会来一次,带着一群身材魁梧的庄客,住上几天就会离开。以前的自己还好奇地问过,杨通只说是家中有事,走不开了。
这俩叔父对自己十分疼爱,见了面总是喜欢把自己抛到天上,然后稳稳地接住,后来却很长时间没来,看来就是自己爹剩下的两个结义弟兄。
杨通的经历让杨霖叹为观止,自己摊上了个什么样的爹...
既然是这样的话,这些人还真是自己的最佳选择,毕竟自己要干的事不见得多么光彩,很多都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这些人正好合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