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二章 弯肠子的老头-《奶爸大文豪》


    第(2/3)页

    【拉倒吧,你是带文学家?】

    ……

    《淳于棼奇遇记》的话题性很强,这也是讽刺文学的特点。

    讽刺文学并不是张重首次涉及,之前他的《变色龙》和《项链》讽刺意味都非常重,不过相较而言,这次《淳于棼奇遇记》的打击范围比较广,目标也比较大,因此读者们反应都比较激烈。

    批判和讽刺当然不是讽刺文学的目的和根本,讽刺的目的更多是希望,希望读者在明白主题思想后,能体会到背后的现实情怀。

    指出错误是为了改正。

    其实也没有必要非把书中的这些国家跟现实中的国家一一对应起来,一个人已经足够复杂,一个国家更是复杂无数倍。

    如果能在书中看到问题,读者不应该想着这是在骂谁,而是应该先自省,自己到底做得好不好,是不是也是书中讽刺的那种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老祖先留下来的话,肯定是有用的。

    当然张重也没奢望过这一本书就能让所有人立正自身或者改邪归正,很多人看过之后,可能也就图一乐,或者就像一些网友们成天想着这些国家到底是影射哪个国家。

    如果一百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因为看了这本书而认识到自身的毛病,或者是认识到某一个群体的毛病,并且积极去改变,那就是张重的功德一件了。

    在《淳于棼奇遇记》上架的第三天,华夏人民网就发了一篇专栏文章,提到了这本书。

    文章的题目是——讽刺文学的价值及如何欣赏。

    “讽刺文学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针对特定的事件,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对它的看法、批判,在艺术的氛围中直击人的心灵,诗人深刻感受,启迪只会,并使社会问题得到关注与解决。它既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有时候,讽刺文学也不会仅仅只关注某一件事情,比如刚刚上架的《淳于棼奇遇记》,作者张重显然野心十足……”

    华夏人民网的这篇文章,对这本《淳于棼奇遇记》给与了非常高的评价,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笔者对这本书的欣赏。

    张重也看到了这篇文章,再看作者,也不陌生,竟然是王忆。

    其实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王忆,张重反而没有那么惊讶,毕竟相对于庄语,身为伤痕文学代表人物的王忆,跟讽刺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伤痕文学后,有反思文学,但是反思文学跟伤痕文学却没有一条泾渭分明的分割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