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迁 校-《支教青云路》
第(2/3)页
学生都走后,村里组织人搬桌椅,杨政丞、李悦自然参与。加上求军镇长等干部,十多个人三次就把学生桌椅搬完,安排在新场地。
杨政丞和李悦的东西也要搬,不过,并不急。今天收拾好,明天再搬也行。
搬完桌椅,李悦和杨政丞先在辉伯家把桌椅按之前的排位整理好,黑板也订好。辉伯家光线不好,牵了灯,两个四十瓦的电杠,开了灯后光线很足,比之前的教室要强。
一张一张桌椅排好,李悦、求军镇长等人还坐到桌椅上试试,看是不是适应。新场所占地小,课桌椅离黑板太近,讲课倒是无所谓,不知学生能不能调整过来。
看过小二班,再去李盘家的吊脚楼。吊脚楼是木板楼,走起来很响。等明天学生来了,下课时肯定会很吵,响声很乱。
“一定要交待好学生,不准在楼上乱跑,追来追去。”求军镇长强调这件事已经好几次了,因为楼上的木板有些旧,正常情况下不会有问题,就怕乱跑。
另外就是外面的栏杆,间隙稍微大了些,如今,用棕绳捆了四环,但也是最容易出事故的地方,就要求老师要监管好学生,李悦每次都认真地答应下来。
进教室,东西两端都是黑板。东侧是一年级,十几张小桌子分成五列、三排,位子其实没有排满;西侧是学前班,前面也说一块黑板,然后,是小桌椅,也排列整齐。
李悦在这里上课时,一节课中会先在小一这边讲课,讲完了,布置作业或复习巩固,再到学前班来讲课。当然,学前班的孩子有大有小,年龄不等。上课只是一种形式,让学生别乱走乱跑。对他们知识点传授并没要求,仅是对记住知识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在这里上课,每一堂课都如此。如今,有杨政丞来支教,李悦不用一节课上三个班,相对说来轻松不少。像落鹰坪村小这种上课模式,以前在偏远地区很普遍的,叫复式班。
求军镇长看了新场所,问李悦和杨政丞有没有困难,两人都表示能够让教学秩序正常运转。以前,下午有体育课、唱歌等,可集中在一起来进行,如今要集中,就必须把小二班从辉伯家调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