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旧日光阴{55}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重工机械, 不是第一家拖拉机厂。早在三四年前,国产的拖拉机已经被生产出来。当然了, 如今就没有说卖不出去的可能。都是上面下任务,他们生产。这么大的国土面积, 就只这一家能生产拖拉机,这肯定是供不应求的。可这要申请资格啊资金啊要想成功,第一,你得告诉人家你有这个生产能力。第二, 你得叫人家知道你们要生产这个优势在哪里。 当然了, 生产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有配套的炼铁厂, 我们有最好的锻工技术, 燃油泵和柴油发动机……我们更是专门有相关的研发小组……” 有了这些,基本就可以完成了。 而需要注意的细节就是:“拖拉机及其零部件的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 如此才能方便生产、使用、降低制造成本和简化配件供应……” 但光是自己一个厂这么生产也不行啊! 你得按照人家的标准来。 之前已经有先驱了。 所以, 这就得知道人家厂子的拖拉机的零部件生产标准。 原以为这件事最大的拦路虎,会是人家那边的厂子。 结果不是, 厂里派了技术员去,又有厂里开的证明。结果那边特别利索。如今是没有那种保密不保密的意识的, 只要是公对公,基本可以坐到坦诚。再说了,标准化这个提法也确实是有道理,零部件一个标准的话,如果坏了,需要更换零件的话, 就会变成非常容易的事。不会因为车的生产厂家不同,而导致零件不能通用,这就很麻烦了。 人家厂长还专门打电话过来,挺高兴,觉得这边能以他们的标准为标准是很荣幸的事情。 按说,这就没什么问题了吧? 不是! 一一五总厂那边不答应。 人家是总厂,生产什么,怎么生产,这件事得总厂说了算。 可总厂给的任务特别单一,就是特殊钢材,如今也只有这边有能力生产特殊钢材。 人家的意思是,这玩意不嫌弃多,叫你们生产,你们就只管生产。 你不嫌弃多,我也不嫌弃多。可如今的产能刚能跟需求配套。要多的,我就得有多的设备。要多的设备,我还需要钱。可如今不是压缩的不给钱了吗?我拿什么给你生产。 炼土钢那一套? 跟总厂沟通这事四爷没去,是赵平去的。 给赵平气的啊:“他们那是乱弹琴。” 计寒梅就说:“不行的话,我去做做思想工作。” 做思想工作? 做啥思想工作? 四爷看林雨桐:“帮我收拾东西,明儿我去b京。” 林雨桐‘哦’了一声,先走了。 计寒梅追出来:“这上下级有意见相左的地方,这很正常。要努力的沟通,这动不动就往上级跑,这种越级汇报的事情,可不好……” 她这么提建议,堪称是委婉。没有在会上当场反对,倒是跑出来希望林雨桐能规劝。放在计寒梅身上,挺难得。 林雨桐就说:“事……其实也不是大事,但这个机会错过了,就不好找了……” 机会? 什么机会? 林雨桐就笑:“我不想当林科长了,我想当林处长。” 从一一五一旦挣脱出来,自然就升格了。事实上这边是一一五的上游单位。没有这边的钢材,他们什么也干不了。 谁才是重点,分不清楚吗? 不是说要颠倒主次,或者是官迷。因为如今,确实有被束缚住手脚的感觉。 对方未必不知道这么要求有些强人所难,可他们从自身考虑,能做的就是压制你。要不然,你真就翻天了。 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该怎么摆弄,只看四爷这次去,是不是顺利了。 这次没有林雨桐必须跟着的理由。他只带着厂办主任李奎去了。 林雨桐留家里,其实也挺忙的。 如今从b京,从s海,分来了一批中学生。 有些是分到了自家这边的农场,有些干脆就分到了附近的村子里。 村子里那些,不归林雨桐管,但是分到农场的这些,非林雨桐管不可。 一个个的年纪都不大,最大的十九岁,最小的十五。 一提起知青,好像就是那十年的事。 其实不是,从六二年开始,就有了。又是裁撤职工,又是精简城镇人口。这些孩子一腔热血,不管是主动的还是分配的,其实打从这一年起,每年陆陆续续的就有中学毕业生下放到了农村插队。不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提法罢了。 面对这些孩子,林雨桐的心里是挺复杂的。 怎么安置呢? 林雨桐跟赵平和计寒梅商量,是不是再建一个幼儿园。 托儿所的孩子是两岁就能送的。但在孩子四五岁这个年龄点,到学前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是能学一些东西的。 女孩子们,林雨桐给安置到这个地方。带带孩子,教孩子唱歌跳舞学拼音数字。 男孩子们,先去扫盲班当老师。 扫盲这个事情,是个常抓不懈的事情。尤其是新建的厂子,人员结构复杂。扫盲这事,还是得抓。 而分到村上的就不一样了,那就是在队上干活。给你们分一块地,你们自己种,自己收。户口其实就是农村户口了,也算是村上的人了。待遇跟村民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就是这些孩子实在是小看了当农民的辛苦,理想跟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林雨桐这边呢?人事科几乎是天天都会被这些学生娃拜访。 没别的事,就只问:你们还招工吗? 不裁员都不错了,哪里会招工? 好些看厂里这边给安排这些学生都是当老师的,也想说去村里的小学教书去也行。 可村里没有这样的岗位给他们,一个个的都把孩子送到了子弟学校这边,教学质量明显不一样嘛。 哪怕是凌晨五点起床,走路去学校呢,孩子们也愿意。 那就没法子了,就只有去种地了。 没几天,就有姑娘受不了了,跟厂里这边的职工谈起了恋爱。 像是城子,像是铁蛋,都有了相好的姑娘。 林雨桐心里就警醒了,问端阳:“有对象了?” “没有!”端阳回答的特别利索,“真没有!”他脑子还算是清醒,“如今谈这对象,感觉人家不是看上人了,是看上家里的条件了。” 不是说端阳在这事上不动心,他一年轻的小伙子,血气方刚的。对大姑娘有好感,这属于正常的。但人家姑娘呢,一搭话就是问:“你爸是厂长?你妈是人事科的科长?” 实权派啊!能改变她们一生的人呢。 所以,这么做导致的结果就叫本来就比别人敏|感敏锐的端阳觉得不是很舒服了。 他比较排斥这种带有目的性的交往,所以,在很多年轻姑娘的眼里,厂长家的公子好像有些高冷。 林雨桐对端阳这样的年纪谈恋爱的态度是:如果非要谈,我不反对。但如果你要是听我的建议,我会告诉你晚两年再说。十七八岁的年纪,男孩子还不到法定结婚的年龄。他这个年纪,真是跟着师傅学本事的年纪,等结婚了,有了孩子了。琐事缠身了,再想集中精力去学点什么,就有些困难了。 苗大嫂那边比较愁的就是这个:“……铁蛋那臭小子……要谈也不是不行,咱们厂多少好姑娘呢?是不是?就是那些分来的学生娃们,农场的那些姑娘也行啊,哪个我瞧着都挺好。偏偏找了个分到农村的,你说着咋整?我这好不容易从农村户口弄了个商品粮户口……咱们那时候多容易,跟着男人就把工作的事解决了。但是现在不行嘛,这要结了婚,以后可咋办?两口子一个种地,一个上班?那小姑娘给她灌了啥**汤了,他回来给我整了这么一出……我们家那口子也不说管管。” 不是不管,是压根就没法管。 婚姻法当年是学过的嘛,宣传力度特别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婚姻自由。 谁都无权干涉他人的婚姻。 男孩子这个年纪正在叛逆期,你管都没法管。 四爷这次去的时间比较长,回来的时候都已经是五月份了。 他在b京到底是跑了那些部门,汇报了些什么,林雨桐不用问,只从他的脸上看,就知道,这次真挺顺利的。 没几天,就有工作组下来,进行调研和考察。 为期五天的时间,这跟大多数人是没有关系的,正常的上下班就可以了。四爷是不是那种为了检查而做特殊准备的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