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可是个大问题。 别说在外面没法吃饭了,是厂里的食堂,都无所适从了。 把各自的口粮交来,然后谁交口粮,谁在食堂吃饭。然后定好每天的量。 结果也一样是吵声一片,这个说他交了三十斤,凭啥吃的跟我一样。那个说我交了三十六斤粮食呢,人家自己做饭的,三十六斤粮食吃一个月还有富余,结果我在食堂吃,也交了三十六斤为啥没吃饱? 意见大,怎么办? 于是,食堂开始自己发饭票。你交了三十六斤粮食,给你三十六斤粮票。你吃多少,拿粮票过来领。 如此纷争确实是少了,可问题又来了。我拿着一一五厂的粮票,在外面也一样吃不了饭。叫我出差?不去!出去吃啥啊! 尤其像是跑长途拉料的司机,一路带着干粮,那真是苦不堪言了。 有这个口粮的限制,别说农村人来城里受到了制约,是城里人,想出个门,都成了梦想。别说出城了,是从城东到城西,赶饭点回不来,得挨饿。 粮票,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省里的粮票,市里的粮票,最受欢迎的还是全国粮票。到粮站换全国粮票,要被多扣除半斤油的。所以,全国粮票的价值相对较高。 粮票有了,肚子里这个孩子踩着点的来了。 还是没能到医院生,羊水破了的时候已经过了十二点了,林雨桐知道自己的情况,等赶到医院,叫开医院的门,等到医生收拾好出来,孩子都生下来了。那在家生吧。 丹阳还睡的正香呢,要是听到亲妈的叫声只怕会惊着孩子。因此,林雨桐一声都不出。 老太太睡觉轻,听见响动起来了。看着都要生了,赶紧说:“叫晓星起来,把丹阳抱过去……” 林雨桐摆手:“不用惊动……没事……” 然后老太太终于又看到虎妞的虎实劲的,嘴里是咬着一条崭新的白毛巾,然后真一声不吭的,把孩子给生下来了。 孩子倒是哭声响亮,把紧挨着的几乎邻居都给吵醒了。 林晓星披着衣服过来看,才知道孩子都给生下来了。 老太太直念阿弥陀佛,然后又骂:“知道你们两口子能,可这再能,生孩子也不是开玩笑的。” 一个负责生,一个负责接生。两人配合的还挺默契。 生了个小子,不算小,第二天称了称,七斤二两重。算是较重的孩子了。如今五六斤重的孩子较普遍。 好些人来看孩子,都说:“你们可是有福气,有儿有女,儿女双全。” 但人家不会恭贺四爷说:“金家有后了。” 因为大家不知道生了小子之后,给孩子取名姓啥。 林家有孙子,不是非叫外孙随林姓的。但四爷还是跟林百川说:“姓林吧。” 把林百川给乐的:“那叫林朝阳。” 不管Zhao阳,还是chao阳,好像还都不算难听。 那这么着吧! 叫林朝阳。 孩子生在月末,所以,四爷带着户口本粮本这些去户口的时候,给粮食配额了。不满一周岁的,每月给三点五公斤的粮食。另外,做月子也有配额的。月子里有十五斤的细粮作为产妇补养的月子粮。 丹阳觉得弟弟的出现是一件神的事情。睡觉前,他还在妈妈的肚子里,等到一觉起来,妈妈的鼓鼓的肚子一下子瘪了,但是弟弟出来了。 好神的说! 林雨桐的奶水特别旺,朝阳还在月子里,根本吃不了。老太太见丹阳在一边稀的瞧着弟弟吃奶,说:“等弟弟吃完了,下来轮到丹阳了。” 丹阳瞪大了眼睛:“我这么大了还吃奶吗?” 不吃浪费了啊! 还有那月子里没奶水的人,家里人没办法啊,一手拎着粮食口袋,一手拿着碗。用粮食换人家一碗奶回去给喝。四爷碰见好几个,说你们家那口子奶水足不足啊,那谁谁谁家,用粮食跟你们家换。 四爷能给换吗?说:“我们家那小子胃口好,还不一定够呢。” 富裕的那点,老太太的意思,是叫丹阳吃了。哄她,说:“你赶紧吃了吧。你妈涨的可难受了。” 其实林雨桐不怎么提倡几岁大的孩子吃奶,见老太太哄丹阳,她还当孩子坚决不肯吃呢。结果孩子一听妈妈会难受,皱着眉,一脸的视死如归:“……那我……我吃吧……” “算了!”林雨桐亲了亲闺女,“妈妈挤出来行。” 不挤出来衣裳得湿了。 后来也没怎么挤,婴儿期的孩子长的太快了。才说了奶有富裕的,结果没两天,几乎没有了,朝阳都能吃了。要是赶别人家来给他家孩子讨要奶吃,林雨桐把丹阳的羊奶匀出来一些给救急。 见儿子吃的厉害,这奶水得有保证,那是还得桐桐吃的好。 于是四爷在外面越是得想办法了。用点心福利票跟人家肉联厂的换猪蹄,用福利糖票跟人家换老母鸡。老太太天天炖,炖的大家都有意见了,闻见你们家的饭菜味儿,我家的饭还吃的下去吗? 一个月子坐的,林雨桐胖了五六斤,连丹阳和援华跟着吃小灶,也吃的脸蛋肥嘟嘟的。 出了月子,又是月初了。四爷被肉联厂叫走了,说是工程出现了什么问题,叫的较急。那林雨桐只得去粮站买粮食了。 自行车四爷骑走了,林雨桐跟苗大嫂他们搭伙,几个人一起拉着架子车去。 出门的时候,苗大嫂说:“得半天的工夫呢。得给孩子留奶。” 留着奶粉呢,没事。 去了也还好,排队没花多长时间。因为天不亮,苗大嫂跟桂兰打发铁蛋和狗子带着小草过来排队了。三个孩子都不大,但大小是个人啊! 林雨桐给了几个孩子一人两块糖,狗子说:“婶儿,下个月我还带着小草给你排队。” 贪图那两块糖,叫干啥都乐意。 粮站里,一大排木质的柜台,把里面跟外面彻底的隔开。到了跟前,先在柜台开票,人家拿你家的粮本,看一共该卖给你家多少斤粮食,然后把钱收了,给你个票,在你的粮本画龙飞凤舞的记号之后,东西还没收拾利索,那边出粮的地方喊了:“多少斤……” 这出账的地方把要买的粮食数目报了,那边的出粮口出粮了。出粮口是个斜着的漏斗形状,入口朝柜台里面倾斜,出口在柜台外面。人家喊着出粮的时候,赶紧得过去,把自家带的口袋张开放在出粮口下面接着。要是去的晚了,或者动作不利索,那完蛋了,粮食全都撒在外面的地面了。 粮站如今是个非常拽的部门,那种服务态度,是那种谁看见都想揍两拳的态度。 他们只按照他们的速度忙他们的,跟不他们的步子,那吃亏。 万一掉地,那只能自认倒霉。 其实粮食还罢了,万一没接好,顶多是脏了。可要是油,那才是完蛋。没接好撒了真啥也没有了。 来买粮食,得带自家的粮食袋子。大米这些能用麻袋装。但面粉非得那种白布口袋。油呢,自家带瓶子或者油壶。 几家合买粮食,大家都长心眼,粮食口袋都是用毛笔写着字号的。苗大嫂的袋子写着‘苗’,桂兰家的写着‘张’。林雨桐这个没记号的,放在其倒也不会认错。她觉得,回去之后还是得做记号,绣个‘金’或者‘林’都行,省的惹出事端来说不清楚。 粮食买回来了,没一家是把粮食放在外面的橱柜里的。都是带回家,锁的。做饭的时候,什么油盐酱醋的才往出摆,做完饭又得收回去。 这半年忙生活忙工作多,所以,先进工作者劳模这些,都跟林雨桐和四爷无关。但不久,四爷得了个技术革新旗手的称号。算是叫大家知道,这两人也没完全只顾着自己的小日子。 今年召开了全国劳动竞赛,都质量效率呢。林雨桐生了个孩子,这不是给耽搁了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