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李仙儿马上满血复活,两口子带着亲家很有些指点江山的气势:“你看我们县,如今都已经是市了……这是我家老四和桐一手建起来了……要不然哪里能升的那么快呢……看见这大学了没有……大学的校长就是桐的师兄……看见那个小岛了没有……桐的老师一个老教授就住哪里……桐在这一片特别有面子……她一回来,这整个县城大大小小的官员,那都得上门拜访……所以老四跟桐等孩子结婚的时候不回来,你们也别见怪……要不然咱家孩子结个婚,惊动的人可就太多了……得低调是不是?” “看见那边的楼没有……当时房价才几百,你们猜现在多少钱了?两千八……” “还有那个商场……三楼整整一层楼,都是孩子三叔的……他还有个服装厂子……改天带你们去看……” 然后吃饭的时候,顺带的就去了平安饭馆,找老二和英子。介绍亲家嘛。 这两口子早听清平说了,但跟四爷和桐桐想的一样,别管自家咋恶心,在这下一辈孩子的婚事上,不能马虎。 好酒好菜的招待。 金满城就说:“……不是我吹,咱家这日子你也看了……顶好的日子……光是他二叔这个铺面,如今现拿一百万……都不卖……” 李仙儿又小声说:“老二家这俩孩子,将来都去京城的,这么好地段的铺子,你们说能便宜谁?”说着哈哈就笑,“咱们将来的日子指定是错不了的……” 清安帮着端菜,就听了一耳朵,然后去厨房就跟他妈说:“……我就是去了京城,咱家的铺子还能放坏了?我是租还是卖,别人管的着吗?脑子坏掉了,觉得会便宜他们……” 英子拍他:“别言语!她不是真这么想,就是想说点好听的把人家闺女哄进家门。” 借她俩胆子她都不敢做这个奢想的。 哪怕知道这一点,可也叫清安恶心的够呛。 “这么哄人家不好吧。”他这么问。 英子真觉得自家这儿子纯良的叫人操心:“你觉得人家那爸爸叔叔是笨蛋,不会长眼睛啊?人家心里门清。至于人家是怎么想,怎么打算的,那只有他们知道。” 谁都知道叔叔伯伯家的钱不会搬到自家,人家会不清楚? 事实上肖家叔叔就实心的跟他哥说:“要是金家老二家,那我觉得真不是啥问题。两口子厚道……就是老三家也是好的……不是一说话嘴上就跑马的人……” 肖爸就苦笑:“咱不能光看人家,还得看自家。人家好条件的多着呢,咱家花花配的上不?”他叹气,“饭桌上,不说主动帮着端饭……如今没结婚,人没进门,这都好说,矜持些也不算是错。可你看看咱家孩子那吃相……金家那孩子给她夹菜本来就打眼而且实在是叫人难堪的很……可这是给咱家孩子夹呢,我就是看不上,也不能挑理。反过来看花花,被咱妈惯的,吃独食啊。这在咱自己家,都不计较。孩子多吃一口少吃一口的,没人说啥,也都习惯了。可这到了人家家里,谁看见这样的不挑理?所以,我这心里也是左寻思右寻思,不能光看人家的短处,咱自家孩子的短处咱也不能不看……等过两天,到了人家家里,咱里里外外的看看,到时候再说吧……” 那边李仙儿却问英子:“桐那边的钥匙呢?” 村里的院子跟英子是邻居,钥匙英子一直拿着呢,得空就回去收拾收拾。这会子李仙儿要钥匙,英子就警醒了:“……你想干嘛啊?” 李仙儿就脸红:“……咱就一个院子,怕人家那边挑理。” 是的!家里有俩儿子,至少得有俩院房子。要不然俩儿子挤在一处算是怎么回事?如今说媳妇,人家女方是要问的,这房子是给大儿子的还是给小儿子的。是要把大的分出去还是把小的分出去? 分出去的这个,就意味着自己得买宅基地得自己盖房子,意味着负担会很重。 一般要是这种情况,人家女方就有话说了。要么不同意,要么同意也有附加条件。比如,你得多给一万的彩礼,这钱我们会给闺女带上,将来俩孩子要盖房子建屋子的,都要用的。 李仙儿耍奸,想借用四爷和桐桐在镇上的院子。 英子当然不答应。 这要是将来你们把你们家的院子给了清收,清丰没房子的情况下,人家花花把她爸叫来,人家她爸指着老四的房子说:“当年说好的,说好这一院子给我闺女住的……” 到那时候咋办呢? 老四和桐都是体面人,为了一院子起争执的事绝对不会干的。 可这凭啥要便宜你们? 没这道理的! 英子就说李仙儿:“差不多得了。当初那高利贷是谁帮着还的忘了是吧?那借条可在呢……” 李仙儿顿时就不说话了,理都不理英子,扭脸就走。 英子心说,要是别的妯娌,她就犯不上管这闲事。但桐是我妹子,你算计我妹子还从我这里下手,你是当我蠢啊,还是当我好欺负。桐要面子,我却不要面子。桐不好说的话,我自然得挡在前面说了。得罪人得罪人,得罪你这样的人我还真不在乎。 给我撂脸子,有本事你永远给别搭理我。 李仙儿就觉得‘人穷志短’这话真对!她还真不敢对英子怎样,如今要娶儿媳妇进门,用到英子的地方多了。 要从县城回去了,又找英子:“……咱自家人我也不客气了……花花那边是没陪嫁的……咱这边要准备的就多了,这被褥一般都是娘家陪嫁的,咱这陪嫁的没有,得自己准备。我的意思是八床被褥,四个叔叔,一家一床。剩下的四床,我找我娘家去……” 多要一床被褥? 这个要是放在农村是非常过分的要求。 当年日子难过,娶媳妇不容易,也都没这么硬性安排任务的。 但话说回来,为了清丰这婚事,各家都付出了不少,老四和桐因为老大两口子把人带去了,花了一万多。老三又给安排住的地方,又是好几千。自己这边呢,供着吃喝,小一千也没了。一床被子百十来块钱,真没人在乎。 农村结婚,都讲究自家缝被子,不用买的那种。 但这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 英子干脆就应下来,事都做到这一步的,何不大方些。至少还能赚个好口碑。 等清辉把人送走了,清平就说:“干脆连我姨和三婶的一块在咱家做了。” 英子也是这么打算的,给桐和思云打了电话,“都别准备了,我搁家里自己就做了。” 姚思云就叫老三:“去买棉花给二姐送去,要做就做的厚实一些……” 城里有暖气,被子厚了冬天盖着热的就不行。但农村却讲究厚实!这被子有三斤棉花的,有四斤棉花的,厚的有八斤棉花的,有十斤棉花的。 姚思云直接给买了五十斤,“三个被子三个褥子,绝对是最厚实的。” 为的就是叫亲戚邻里看看,他们这些兄弟是不是像是李仙儿说的那样,啥也不管。 她如今开着个中医门诊,同村的人也爱来,常说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就有人跟她学李仙儿,“你那大嫂子在外面说……娶个媳妇好几万,没一个人肯搭把手……” 这是去甘省之前的事。 这回她花这钱,就是为了打李仙儿的脸的。 老三是觉得,姚思云是越活越有烟火气了。 肖家见识了奢华之后,到金满城家,说实在的,心里是有些失望的。 比自己家唯一好的就是,拧开水龙头,水哗啦啦的往出流。再要是细细比较,说起来,未必比自家好到哪里去。 自家好歹是二十四寸的大彩电,可这家呢?哎呦!十二寸的黑白! 对了!还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再瞧不见有啥大件。 肖家叔叔人比较机灵,到了这边,就跟巷子里的人聊天,天南海北的聊。然后就套出消息了,这边结婚都是啥章程,彩礼都是咋要的,人家心里门清了。 于是,坐下来说婚事的时候,人家就说了:“……两万是随大溜,咱们也按着这个来。也别说我们不给陪嫁,我们给呢。新房里的床、衣柜、沙发、电视这一套,我们都给配齐了。还有被褥,我们也给……四床……”商场就有卖鸭绒被的,咱给买。这么算下来,也得花一万多。 之前其实是打算彩礼要少点,就不给陪嫁的。后来肖家叔叔就跟他哥嘀咕:“将来他们不说咱要的彩礼少,却只指摘咱孩子没陪嫁。这两万得要,就算咱花自家的钱给孩子陪嫁,这两万也要要了,哪怕偷偷给花花,叫她存着。孩子身上要是没钱,干啥都不方便。就是受欺负了想走都走不了……” 肖爸一想也对!是这个道理。 自家嫁闺女,得跟你们这里的章程一样。 两万的彩礼拿来,电视我们给买了做陪嫁。 但是摩托车你们还是得准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