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差别待遇-《超品地师》
第(2/3)页
秦齐劝道:“姐,你就不要怪姐夫了。这阴神出窍,不是那么简单的。”
林枫没有反驳,更没有解释,只是安慰地环拥着她,对武公子他们道谢道:“谢谢你帮我护法。”
武公子他们接受了林枫的道谢,然后便说起林枫离开后。发生的事。
比如大和尚回来,说他赢了。再比如公孙王命李永他们下去,李永的得意等等。
“对了,你先前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问道。
林枫知道这是他应该给的解释,所以他把自己诈死离队,不想给李永利用的理由说了。
“果然是他的原因。”武公子点了点头,说,“其实你就应该杀了他。小小凡人,趾高气扬,真令人厌烦。”
林枫摇了摇头。他刚才在解释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说他打算离队,趁李永不防,阴死他,然后才归队。
如果不是突然出现的古城,说不定林枫已经动手了。
这样的打算,他自然不会说,也不能说,哪怕他真的做了,也绝对不会承认。真的大声嚷嚷的,才是作死。
“武公子,其实没有动手,是对的。”田士打圆场说。
“哼!”
武公子不那样看,王者天下,修真的尊严不容亵渎,这是他的道。不过他也不会勉强其他人走他的道。
这边正说着,便有宫人进来道:“外邦客人,王上有命,令小人引诸位去歇息。”
“好!有劳。”
宫人的出现,让他们松了口气。
老实说,当和尚说他赢了,然后公孙王命人带李永他们下去,最后所有人都走光了。云霞日华散去,天黑了,连个掌灯人都没来,可想而知他们的心情了。
现在总算有人来管他们了,真的很有守的云开见明月之感。
宫人带他们去厢房休息。
说起古代知识,他们这儿不少人都懂,但是要说真的认识,又哪儿是那么容易的。
倒是武公子家学渊源,眉头一皱道:“这儿好像是使节馆。”
一说外交使节,人们的印象就是中国古代没有外交人员。这是错的。
中国古代长期派在他国的叫“使臣”,往往是人质,即质子,如燕太子丹,嬴政都曾是质子。
使臣不住使节馆,而是住在质子馆。
使有别.如果长期在他国的,往往是人质,即质子,如燕太子丹,嬴政都曾是质子。
至于使节,在古代,使节并不是对人的称谓,而是一种官职凭证。卿大夫聘于诸侯时,国君要授给任职凭证,这种凭证就叫使节,又叫符信;使臣受命出国时。国君也要给予他出使凭证,这种凭证也叫使节、符节。那种叫做符信的使节大多用铜铸成,并根据任职地区的不同,分别铸成不同的动物图像。在山区任职的,授给他虎节;在平原任职的,授给他人节;在湖泽地任职的,授给他龙节。出使凭证一般都是用竹子为柄,上面缀些耗牛尾等装饰品,亦称旄节。张骞、苏武等出使匈奴时,持的就是这种使节。
然而春秋时期的使节,在春秋邦交政治的舞台上,使节更是一群非常活跃的人物。无论是在刀光剑影、殊死拚杀的战场上,还是在彬彬有礼、繁文缛节的邦交礼仪上,或是在唇枪舌剑、锱铢必较的谈判中,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时而不畏强暴地据理力争,时而温文尔雅地赋诗言志,时而卑鄙无耻,坑死人不偿命。
不知多少人,多少国因慢待使节,被使节坑的那个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