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是肉吧,也的确能看到约莫三公分厚、十公分长,五公分宽,略带鲜红色的整块肉食。它放置在鱼头和鱼尾中间,取代了原本鱼身的位置,让人难以分辨到底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主食! 在鱼和肉的两侧,分别摆放着六个菜心,菜心如火炬,中间用火腿点缀出一个小红点。 这些菜心明显是装饰,但隐隐将鱼头和鱼尾连了起来,形成一整条鱼。再仔细观察,则发现菜心像是船桨,而主体部分像极了头尾上翘,中间扁平的龙舟! 不过,若是忽略鱼头和鱼尾,菜心又像是古时候跪坐在桌边用餐的食者,而桌子,便是那一大块方肉! 十分神奇! 当然,最引人注意的,还是肉块上面的那个字,‘鲜’! 字体为黄色,立体,四周带边框,给人一种古代印章的感觉,很有质感。 总的来说,这道菜什么也不像,但又什么都像,就看观众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它。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评审席上,十位专业评审已经激动得站了起来,而说话者,正是一向沉稳的杨晓玲。 “东坡肉、偷龙转凤顶骨鳝,以及..羊方藏鱼!”吴卫啧啧称奇道:“一个是闻名遐迩的经典名菜,一个是失传已久的特色名菜,至于最后一个..天呐,这可是堪称华夏美食中的‘天下第一名菜’啊!” “光是这三道菜同时出现,今日这场决赛便不虚此行!”韩志峰颇有同感的点点头。 除了他们三个资历较老的评审外,其余七人由于年纪较轻,倒不太清楚后面两道菜的来历,但看杨晓玲三人的表情,也明白这几道菜的分量有多重! … “偷龙转凤顶骨鳝?师傅,你了解这道菜?”观众席上,王兴看着身旁激动的王山,疑惑道。 “没错。”王山点点头,将关于这道菜的传说快速给王兴说了一遍,旋即叹息道:“唉,很多传统菜由于步骤繁复,工作量大,许多酒楼食肆都不愿供应,导致曾经的经典慢慢消失在餐桌上,令人惋惜啊。” “的确挺遗憾的,但起码这道菜还有人会做。”王兴安慰道。他了解老一辈的厨师们,不是他们不愿收徒,而是很多年轻人都只想快速学习时下流行的美食技艺,不愿接触那些带有传统文化,又费时费力,且不一定成功的古老技艺。 在以前,美食更看重厨师本身经过岁月洗礼酝酿而出的功底,可现在,美食却侧重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单方面令人亢奋的味道,失了灵魂。 其实美食和人生一样,需要有故事才能精彩。一道菜有了故事,人们就不仅是在填饱肚子,也在填饱精神。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以前的美食文化比现在美食文化好,或者现在的美食文化比以前的美食文化差,两者都有优点。 通俗来说,以前的美食文化能让一个人吃得舒坦,慢慢品味,对酒当歌。现在的美食文化则能让一群人吃得开心,乐在其中,把酒言欢。 … “接下来,就请各位专业评委与幸运观众进行试吃吧。”场馆内的灯光再次回暖,刘华立刻示意工作人员为评委们送上第一道菜,来自皇老先生的东坡肉。 在评委品尝的时候,沐沐则开始为观众介绍‘东坡肉’的来历与背后的故事,大致上和皇老先生给王雄心等人说的差不多。 “原来东坡肉的名字是一群古时候抗洪的百姓取的名字啊,我一直以为是苏轼自己取的呢。” “不,历史的记载也有一定出入的,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那群抗洪的百姓只是称这道菜为‘回赠肉’,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把自己开垦的荒地成为‘东坡居士’,之后‘回赠肉’才成为‘东坡肉’,而苏轼自己则亲自将烹饪此菜的经验写入了《食猪肉诗》中。” “兄弟,别较真,大差不差就得了,没必要弄个清清楚楚,只要大概知道‘东坡肉’背后的故事就行了。” “呃..也对。” … 咕噜咕噜.. 忽然,很多观众都停止了议论,一个个望着评委试吃的画面直咽口水! 画面中,吴卫拿着勺子如刀一样,从面前小碗中的东坡肉上剜下一块,那该死的超清画面,完全把每一个细节呈现得清清楚楚! q弹的肉块,挤压的肉汁,露出的白嫩,流动的酱汁.. 吴卫小心翼翼的将勺中的肉块放入嘴中,勺子离开嘴唇时,那粘稠的汁液似乎不愿和肉分离,在嘴唇与勺子之间拉出了细长的丝线。 吴卫下意识用勺子回勾了一下,那战战兢兢的模样,简直能把观众的眼睛看出明火来! 这是犯罪,是赤果果的犯罪! “我也想吃啊!”不少人在心里咆哮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