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 仁至义尽-《崛起1639》
第(2/3)页
王安道:“老夫观司令爷,并非心胸狭窄之辈,且自入驻高邮以来,不取民一分一毫,若非胸怀大志,岂会如此?倘若司令爷真能打退黄得功,老夫便赌上家业,全力相助于他!”
“这……”
众人都为王安的魄力而震惊。
吴孟贤叹了口气:“当今天下,流贼四起,外又有东虏入关寇掠,十余年来,未有丝毫好转,反朝庭愈发虚弱,眼见亡国在即,哎,大明朝两百七十年的江山,竟落到如此田地,虽皇上励精图治,可气数已尽,人力徒之奈何?倘若司令爷真有真龙之相,这未尝不是你我的机会啊!”
一想到大明将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些沉重,毕竟在座的,都是乡绅富户,是大明朝的即得利益者,可明眼人都能看出,大明朝这艘破船,真的要沉了。
况且历史上的哪次改朝换代,不是杀的血流成河?贫民百姓自不用说,富户乡绅家破人亡亦是难以计数,因此转投一个强有力的势力,与之结合,立从龙之功,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选错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么,李信真有真龙之相么?
说话大实话,如果大明灭亡不可避免,非要择一明主而投之,高邮乡绅宁投李信,也不会投李自成,张献忠之辈。
有人问道:“吴老,谁都能投司令爷,可你家……你那侄子是宁远总兵,你若投了,令侄岂不是要受影响?”
吴孟贤摇了摇头:“事已至此,如之奈何?泾阳先生(顾宪成字号)说的好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国家危难之时,家事与国事岂能分得开,大势当前,总要有所取舍,罢了罢了,咱们静观其变便是!”
众人纷纷叹了口气,只觉心头沉重,但没人去责怪李信,凭心而论,李信不强征钱粮,不在明军围城之前大杀一通,而是仅仅把各家家主软禁起来,已经非常仁至义尽了。
……
高一功、张鼐、慧梅慧英与两名老八队精锐战士也被安置在了州衙里,酒宴不欢而散,高一功与张鼐向李信告辞之后,回了住处。
“怎么样?那姓李的有什么动作?”
慧梅和慧英迫不及待的赶了过来,问道。
张鼐把宴会过程详述了一遍,慧梅不由哼道:“我当这姓李的是什么人物呢,原来是挖空了心思求朝庭招安,难怪不抢老百姓,攻进淮安又退了回来,是怕得罪朝庭太狠,留个好名声。”
张鼐也叹道:“李公子一表人才,却甘为朝庭走狗,可惜了。”
慧英劝道:“这没什么可惜的,李公子不是早说了么,他和我们不是同道中人,况且他又是读书人,投靠朝庭自是理所当然,等此间事了,咱们还是早点离去吧。”
“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