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东海巧试得细盐-《汉末昂魏》
第(2/3)页
糜竺应诺而去,曹昂心下惦记着制盐,便唤了陈登,带了小吏,引数十骑往东海制盐处去。
制盐之法,其实用的一直是古代传下来的方法,其名唤作“盐田法”。
依照此法制盐,需要在温度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来制作盐田。
盐田一般分为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逐渐饱和,再慢慢的晒就会逐渐的出现食盐。
这时候出现的食盐,就是粗盐,也是汉末最流通的货物。
当然,晒制盐巴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白似雪,细如粉末的细盐,这在汉末是极为珍贵的。
同等重量的细盐价值等同于同质量的金子。
但是天下并无制细盐的法子,只得依赖各州天然所得,细盐这东西,权贵常有而人民不常有。
曹昂来到海边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块块盐田,陈登为曹昂介绍道:“今天下之盐,多出青徐,青州又多于徐州,袁绍军费充足,兵精粮足,与青州盐业关系甚大!”
曹昂点头,唤人取一把粗盐来,仔细观看,粗盐提纯,他只知道过滤、蒸馏的路子,具体怎么操作,还是要试验一番。
“取一锅来,多取些柴薪!”曹昂吩咐道,望着手里这大颗粒不纯净的盐巴,他忽然有些没底。
众人应声去了,陈登不知曹昂所思,只在曹昂身后等着。
不多时,皆齐备,曹昂命虎豹骑散在周围戒备,只留他与陈登二人。
曹昂把盐巴放在锅里,自马上取下水囊,不知该添多少水,只好添加至满为止。
见了这好大一锅水,曹昂苦笑道:“元龙可愿为吾烧火乎?”
陈登不解曹昂之意,只得应诺,撩开文士服,望锅底下添柴火,曹昂自用竹棍搅拌,保持受热均匀。
期间曹昂多用竹子刮去水面上不洁之物,二人这一锅水,烧了一个时辰方才烧干。
陈登无奈,他本来以为曹昂把他带出来是考察的,没想到烧了一个多时辰的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