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且行且看-《欢喜农家科举记》
第(2/3)页
他让自己不要管这些事,便多往桂志育处跑了几趟,桂志育没做过乡试的考官,尽管只是同考官,可也决定着相当多考生的命运。
乡试阅卷分三级,同考官们按照考试科目分经房,每房都有一定数量的同考官阅卷,这些同考官便是桂志育、窦教谕这样考评算得不错的教官。他们在经房批阅卷子,将答得尚可的一部分卷子选上去,给副主考阅卷,再由副主考选出来一批,给主考官官,主考官有终极取中的权利,但是桂志育作为第一道评阅的守门人之一,首先就要筛选掉大量不合格的试卷,很多考生的卷子,根本无法进入副主考和主考的眼帘。
这是命运的审阅啊!
比如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是古代少有的杰出的科学家,著书《农政全书》,他曾经四次考乡试都不能中,到了第五次,卷子又在第一道关,就被同考官撂下了,照理说又是没希望了,不过这一次的主考官是位有名的学者,对文章要求尤其高,他点中了好多卷子,但没有一个卷子,当得了第一卷,换句话说,没有一个人的答案,能让他将此人点为解元。
这位主考官不甘心啊不甘心,就在放榜前两日,又去被撂下的试卷堆里,搜罗卷子。这一做法有规矩可循,叫做搜落卷。这一找,就让他找到了徐光启的卷子。
他把卷子一看,“击节赏叹,阅至三场,复拍案曰:此名士大儒无疑也!”就这么,他直接把徐光启拔为解元,徐光启终于得以中举!
同考官对试卷的第一遍判断,实在是非常重要,不是每一章误判的卷子,都有主考官搜落卷,能重见光明。
桂志育只怕自己也错判了卷子,导致饱学之士落榜,只是届时工作量巨大,到了后面头晕眼花的时候,不是没有,他趁着窦教谕过来说话的时候,跟窦教谕讨教,窦教谕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桂志育转过来跟魏铭道,“窦教谕待我的情谊不可多得呀!”
魏铭实在持怀疑态度,不仅是之前无事献殷勤的问题,还有就是,前世,这位窦教谕因为参与某一届的乡试作弊,而被判刑。
魏铭没办法以前世的事情示警桂志育,只好同他道,“教谕守正本心,取试也好,做事也罢,自然不会出错。”
这正是桂志育时常交代学生的话,当下他欣慰看向魏铭,“待过两日问先进了贡院,安丘考生一应事宜,便托你多照应了!”
“学生应当的!”
桂志育安下心来,也同学生们一道猜题作文,倒是那窦教育,趁着无人注意的时候,又去了一次那偏僻小巷的漆器铺子后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