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5章 千头万绪-《与大明同行》
第(2/3)页
但朱植认为这有点浪费人力和粮食,两万七千人的安置工作就要好几天,刚开始也用不上这么多人,大家只能闲着。与其全都送去,不如先将七千匠户送过去,两万罪人送去盘山修河堤,这样两不耽误。
郭英和杨文见朱植这么重视盘山河堤工程就有些好奇,勉强答应下来,当天就在赶回的乔玄俭带路下一起去盘山察看,并顺路先带了五千罪人过去,这样粮食自然也要带一些。
杨夏也不知在哪里打听到盐场在盘山,想要跟着去,但朱植哪敢答应,马上派侯二领着杨夏去广宁找王雄,先把他要的铁器给他。杨夏想着这也是一批重要的货物,便去了广宁。
朱植则留在大营向广宁转运钱粮物资,并安排王府属官带七千匠户向那边转移,等了两天之后,郭英和杨文回来了,总算对此没什么异议,但也发现了盘山那一摊事的秘密,自然也就顺藤摸瓜,连杨夏买了天价水泥都知道了。
三人在大帐中分宾主落坐,杨文便直接问:“敢问殿下!这水泥虽然确实有大用,但真要一百二十贯钱一桶?莫非是金银矿石烧出来的?”
“是矿石烧出来的不错,但当然不是金银矿了,不过目前才研制出来,王府投入了很多的人力财力,所以成本自然就高,以后大批量烧制,价格自然可以下降一点。”朱植只好耐心地解释。
杨文却是将信将疑,似笑非笑道:“可据臣所知,这水泥中是含有石灰的,别的配料不清楚,但石灰却是很容易烧,市面上价格仅百余文钱一担,而且一担还是一百斤。”
“这个……这个……目前不外卖,但有人一定要买,孤也没办法啊!”朱植老脸一红,知道瞒不住这些精明的老家伙,只得搪塞道。
武定侯郭英干咳了几声,显然也是忍住了大笑的冲动,有他在,杨文在一些事上也只好含糊应对了。
杨文也笑了笑,接着道:“不过这都是好事,王府营建工程会大大加快,治河带来的好处也是自不待言,兴建码头、造船厂,设置备倭卫所可以放缓一点,工役民夫方面可以从辽东诸卫征调,但钱粮的话,山东支给是有限的,王府得想想办法。”
别告诉本王你们不知道井盐的事,朱植心里大喜,却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苦笑道:“可孤的岁禄并不多,从外地大批量买粮,恐怕地方官府也会有意见,辽东诸卫能征调的人工也不多,杨将军还有其他办法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