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0章 煎盐、炒铁、渔猎-《与大明同行》
第(2/3)页
大凌河从分叉处到出海口这一段水流平缓,这枯水的季节河面也有近三丈宽,可以行船。于是午膳后,朱植便带了郭钏,在侯二、田易和两名婢女,十名侍卫的随从下登上运载货物的大蓬船,另有徐元炳、李子明、顾兴福、高文泰几人另乘一条大蓬船同行。
顺水而下行船很快,半个多时辰就到了出海口东岸的码头,远远望见码头后面的空场地那边有成片的房院,但看起来空荡荡的没什么人。码头边抛锚的几十艘渔船都不大,约两三百料,估计只能近海捕鱼。
顾兴福在另一边船头上介绍道:“临海堡百户所在西面,那边也有个小码头,盐场就在那边。东面是东海堡百户所,主要分守码头,平时就一个小旗值守,若有山东或金州卫的船队过就帮忙卸货,这边有大凌河、绕阳河、双台子河等密集的叉河出海口,海水咸度太淡,没建盐场。”
“这边冷清没什么可看的,那就直接去盐场。”朱植就是想看军户们怎么煮盐,顺便带郭钏游玩一下。
出海往西四十余里就到了临海堡,小小的百户所就是一个建在高处,四角有望楼的大型高厚围墙的四合院,大院正门外相隔三里各有一座预警雕楼,接到通报后,四合院里顿时哄动起来。原来士兵们正在操练,正副百户听说王爷到了有点发懵,卖力地吆喝着士兵们沿着路两边列队跪了一地。
朱植见此只好让郭钏在外稍等,领着众人进百户所看看,了解一下边防士兵疾苦,慰问一番勉励几句,暂时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然后就一路步行去盐场。
盐场设置在避风的山洼地里,不过军属灶户们则住在海边稍远一点的地方,只有劳作时才来这边。如今这季节光照不足,晒盐法本来就耗时较长,所以都是卤煮取盐。
这就是从海滩咸地刮起咸土,堆于草上生溜淋卤,再将高浓度卤水倒入大锅煎煮,这种取盐方式工序复杂,煮出来的盐,品质往往不太好。
在海滩修筑田垄,等涨潮拦蓄海水以阳光曝晒成盐也还是要经过石灰封盘、皂角结盐、收盐伏火的工序,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工去伐木劈柴烧火煎煮。
朱植随众人进了煮盐的山洼大院,感觉就像进了贫民窟、棚户区,地上潮湿泥泞,路边的水沟散发着一种酸味,几座空旷的大院里一排排烟熏得黑乎乎的灶台上热气弥漫,正在煮盐的灶户好奇地看着从门外走过的众人,随之继续忙碌。
这个环境实太苦了,军户们吃盐竟然这么艰难,王妃郭钏眼睛有点发红。朱植连声安慰着,随众人去了最后一站,也就是仓库。好吧!没有塑料袋的年代,成品盐只能用大陶缸封装,便于运进运出翻晒,否则回潮或结成块就欲哭无泪了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