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戏的主角来了-《从良种田纪事》
第(2/3)页
清露发现,公叔宁近来对他们的指点有点变本加厉,很不理解是什么让他变得如此焦急,难道是公叔瑾又暗地里交待给他什么差事了?
看起来可不像,清露微微摇了摇头,回答睿儿的问题,“应该再改改就可以了吧!”边排练边修改,进度还是相当快的,若不是因她要求太高,要求每柱香的时段中,都要有冲突或笑点,估计早就弄好了。
睿儿露出无比期待的神情,就连公叔宁也轻轻地笑了,清露忍不住揶揄他们,“难为你们看了那么多次了。”越发对演出效果充满信心了。
这出儿被命名为《不差钱》的滑稽戏,讲述了一个“伪文人”的故事。
他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口口声声地说他“不差钱”,而实际上,他比谁都虚伪自私,是真正的唯利是图者,专门靠哄骗、欺瞒、威胁等下作手段欺压百姓达到他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有意无意地扭曲了皇上对百姓的恩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直到通过一系列的情节,被百姓们认出他的本质,才成为众人的嘲笑对象,最后还受到了严惩。
整出戏的矛盾冲突,都是围绕着田赋新政展开的,是不折不扣的“宣传片”,戏中的语言夸张幽默,大量运用俚语、俗语,包括戏名在内的很多台词和情节,清露都是直接从前世的东北小品王赵大爷那里抄袭来的,不仅让人印象深刻,还特别深入人心。
尽管古代没有“普通话”,但京城官话是被所有人都承认的高大上语种,基本上人人都能听懂,这一点只会按照前身记忆说京城官话的清露,曾亲身验证过,她坚信,戏中的很多台词会很快成为“流行语”。
戏中没有以往的唱段,而是全部采用说唱的方式,很容易学会,这一次,公叔宁直接请了十个戏班子,一同在王府中排戏,等到熟练后,他们就可以同时分头演出。
就连擅长写剧本的人,都请了十多个,在一起共同研究、修改戏文,务必做到“笑果”强大,清露因此省了不少的力气,而群策群力的效果的确挺好,往后如果再编戏的话,还可以采取这个方法。
戏中主角之所以用“伪文人”这个身份,是因为清露再三考虑,如果是真正有功名的人,实在是很不妥——都要削减人家的利益了,还这么抹黑,估计是个人都得发脾气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