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清露倒是挺乐观,“请不到师傅,咱们就慢慢练习研究,把菜籽分成一份份的,用各种方法去试,油菜籽得到秋天才能收,有这几个月的功夫儿,总能找到最好的法子,我记得是谁说过,菜籽最好的出油率是四成左右,咱们能达到三成就成了。”这应该是前世的数学题中说的,清露也没把握在这个时代能不能做到,甚至不知道这个数值是否准确。 “三四成?”栓子爹惊呆了,“那这样的话,这可真是个赚钱的生意。”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事儿弄成。 可现在的问题是,节气不等人,佃地和育秧的事儿,得尽快弄起来了,这个就需要收购菜籽的价格。 清露安慰栓子爹,“那咱们就按照亩产来算,总之别让咱们和佃户亏着就是了。” 这个倒是挺好算的,栓子娘说,“就打今年是灾年,上等田亩产也得有四百斤了。”这是个好消息,油菜不怎么挑田地,中等田和下等田的亩产量相差估计不会太大,而且,这个时代的一斤,还比后世的一斤多一点。 大家商量到最后,把油菜籽的收购价格订在了三文钱一斤,这比他们现在买的价格便宜了一文,和小麦没法儿比,却比高粱贵了半文,当然了,高粱的亩产也要高些。 “真要是达到了这个亩产,不收地租的话,比往年赚的银子还多一倍呢!”栓子爹说,“用不用收点租子?”他刚想起来,现在榨油其实不算是持平,因为没算人工和建油坊的成本。 清露摇头,“不用,咱们这都是算着,谁知道最后会怎么样?既然是冒险的事儿,大家有些利润才会愿意干,就按我说的,把地都佃出去。” 这边话还没说完,那边秦怀恩就回来了。 天气冷,有的熊还在冬眠,可比老虎好找多了,所以秦怀恩一天就猎到了两头熊,用扁担一次全挑回来了,回来得还比昨天早了一个多时辰。 想到秦家给自己带来的“麻烦”已经解决了,秦怀恩今天的心情非常好,“你在家不好好待着,又折腾什么呢?我不在家,就是不行啊!”明显在给他的罢工找理由。 清露眨了眨眼睛,“我研究种地的事儿呢,哎呀,你还别说,往后这家里的活儿,还真是多起来,你不在家真不行!”栓子父子估计从今往后就掉到油坊里了,家里的活儿真心没人干,就是不知道秦怀恩对“咫尺天涯”这样的状态反感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