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足球新论-《回到北宋当土豪》
第(2/3)页
于是周毅似乎别无选择。相比较于这些今后发达的人物,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周毅还是决定从高俅童贯之流寻找突破。
尽管对自己的名声似乎不太有利,但是周毅可不去管这些,只要不深陷进去,要脱身应该不算困难。
决定了是高俅,那就好办多了,高俅是靠什么上位的?周毅觉得是因为他踢得一手(脚?)好球。自己只需要投其所好,想要得到他的亲赖并不难。
找牙行租了一个读力的小院子,这就是以后周毅生活的地方了。
足球的前身,也就是蹴鞠,到《史记·苏秦列传》里,已经记载将蹴鞠列为正式的军事训练项目,所谓“蹹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赵国人学会了骑马射箭。
赵王经常带着其亲信骑着马出城闲逛,好不威风。一曰,来到一树林,看到林中有野兔数只,国王金口一开,“抓活的”,遂兵分四路,合而逮之,不想惊吓之中,野兔横冲直窜,从马群的平缝中纷纷逃去,一无所获,众人摇头叹气。
一谋士突然眼前一亮,上前献计“大王,这种围堵很有趣,我们不妨用球代替兔子,不出宫门便可天天玩之。”“好主意”赵王大加赞赏“这件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于是,足球运动便在中国诞生了。但当时还属于骑在马上运动,称之为“蹴鞠”。
到宋朝时候,蹴鞠运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就是出现了充气的球。
《宋朝事实类苑》中载:“颜师古注霍去病芽域踢鞠云:‘鞠以皮为之,实以毛,蹴蹋而戏也。’颜谓鞠乃如此,至晚唐己不同矣。”徐坚《初学记》:“今蹴鞠曰戏毬。古用毛纤结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
其次,唐代时已经出现了球门。
《文献通考》记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二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岂非时鞠之变欤?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高俅因踢球而发迹,告诉了我们这样两件事:一是宋代的皇帝和官僚贵族是喜爱踢球的,有些人本身爱踢球,有些人爱看踢球。
宋徽宗赵佶是个足球迷,他看了宫女踢足球后写诗道:“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
《文献通考》介绍:“宋女弟子队153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
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据记载,北宋汴梁城和南宋临安城,在皇宫宴会上表演踢球的名手,就有苏述、孟宣、张俊、李正等;在市井瓦子里的踢球艺人,有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等。这些人便是最早的职业足球运动员了。
足球已经发展完备,周毅又能够做什么呢?
有俗话说,改变规则就不如适应规则,适应规则比不上制定规则,周毅要做的,就是将现代足球的规则以及一些著名球队的打法送给高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