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恐惧与愤怒(五)-《大宋男儿》
“快!杀马!不能让战马把咱们的阵型冲散了!”到底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老兵,哈喇也是在第一时间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元军的弓箭也立刻就爆发出去。
顷刻间不少战马都颓然倒地哀鸣,但也有不少的战马依旧在疯狂的冲击着踢打着,他们的尾巴着火,身体疼痛,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平静下来,只能用发疯来解决目前的危机,而很遗憾的是现在元军骑乘的战马基本上也都和这些战马是亲戚关系,他们竟然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一直都在观察着外面情况的龙海终于看到了时机成熟,当即也是大喊一声“弟兄们,前面就是想要杀死我们的鞑子,要是今天不能冲出去咱们就都要死在这里了。外面还有雷神张顺在亲自接应我们,想活命的跟着我冲啊。”这句口号非常有煽动性,想活命的只能冲锋,想死的留下等死吧,可谁会留下呢?于是乎一万多人齐声呼喊着雷神,便跟着一窝蜂似的冲了出来。
而迎接他们的则是一阵箭雨,元人也不是好欺负的,这一次他们的木板再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高大的木板挡住了绝大部分利箭,而他们手里的缴获来的弓箭也不是吃素的,双方当即就爆发了近距离弓箭战。
不可否认元人的射术要精湛的太多了,他们都是马背上长大的,弓马纯属绝不是说说而已,可问题是此时元军刚刚被自己的战马冲击了一下,然后有直接遇到了这些不怕死并且对他们充满仇恨的汉军,最主要的还是对方的人数实在太多了,这种打法让鞑子的快速移动成了做梦,他们自然就成了靶子。
哈喇知道坏了,自己一个不小心落到了腹背受敌的态势当中,这可不是他之前想的那个样子,但是此时后悔已经晚了,所以当即就大喊一声“全军向前,给我从正面突出去!”他们正面的只有两千骑兵,所有哈喇认为这个方向应该属于一个比较容易的位置,可遗憾的是这也是他在这次战斗中发布的第三个错误的命令,而这一次他的失败再也无法避免了。
不是说这些人有多么厉害,只是他们手里掌握着掌心雷这种武器,至少在目前为止这东西还是无解的。
张顺选择的攻击时间在后面看来还是非常合适的,至少在这些鞑子混乱的时候他们已经冲到了自己的攻击距离之内。
“投弹手,给我上去!”张顺大喊一声,随着他的喊声几十颗手雷已经飞进了鞑子的队伍之中,有意思的是这个时候前后攻击已经把鞑子挤在一起,而炸弹爆炸的时候这些鞑子正好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四散纷飞的钢珠,这一次的投弹非常精彩。
几十颗炸弹在人群中炸开,瞬间就在鞑子的队伍当中炸开了无数的大洞,而张顺也利用这个机会第一个冲进了他们的军阵之中。
方天画戟旋转如风,没有人可以在他的手下走上一个回合,他的马上战斗力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所有的人,当他冲进阵中的时候几乎已经宣判了这场战斗的胜负。
哈喇终于绝望了,打了这么多年仗他对于战斗的胜负判断早就算是高手了,这个时候便知道大势已去,当即就下命令撤退,可这个时候想要逃出去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元军之所以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绝不是说说就完了的,张顺还记得自己以前看过一本叫狼图腾的书,曾经就说过草原人基本上就是跟着野狼学打仗,野狼就是草原战士的战术老师。
这可不是胡说八道的,野狼的行军布阵和打仗的方式都有一套自己独有的东西,而他们在遇到强敌的时候也知道该如何断尾求生,所以当他们听到哈喇的撤退命令之后,立刻就自动的分成了两组,被人家包围的人并没有着急或者混乱,反而是忽然加强了进攻,试图拖住敌人给自己人争取时间,而另外一部分人则立刻脱离战斗,朝远处飞奔。
这个过程就像是已经演练了好几百遍一样,顺利的让人叹为观止,连张顺这种自诩为见过大世面的家伙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手段。
战斗就在这一刻终于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虽说剩下的一两千人还在奋力抵抗,但谁都知道他们只不过是弃子,已经没有任何可能活着离开了,可他们却依旧还是在战斗着,甚至要比之前还要更加凶悍,这些人都是合格的战士,他们可以纵横天下绝对是一点一点做出来的。
张顺已经杀了不知道多少人,身上的盔甲全都被鲜血染红,但他却还是状态生猛,根本就感觉不到丝毫的疲惫,不管是谁只要在他面前出现就只有死路一条,可偏偏这个时候却有越来越多的鞑子士兵朝张顺冲了过来,他们似乎是想要累死张顺。
但是张顺也不是一个人,身后的周飞羽带着士兵紧紧的跟随着他的脚步,他们杀起人来也是一样的麻利,杀光对手只要他们出现在张顺面前就要杀死他,而一但张顺遇到危险就要抢先一步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张顺前面,这就是他们的任务,而这些人从来也不觉得这种任务有什么问题,反而还是一种光荣,可以和雷神并肩作战问天下有几个人可以做到。
几乎与此同时哈喇已经到了远处,元军逃跑起来也绝不拖泥带水,而想要追上他们也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这一点张顺也是才领教过的了。
“将军,我们的弟兄大都死在这里了。”有人悲愤的大叫着,他们的兄弟亲友都死在这里了。
哈喇脸色阴沉,双眼通红“记住这些人,记住这一天,长生天在上,我哈喇发誓总有一天要亲自杀了张顺,亲手给今天战死的弟兄们报仇!”
“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回去报信,告诉大帅张顺在龙尾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