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放价?扬价?-《兵王的神豪人生》


    第(2/3)页

    砚台的材质丰富多样,有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还有玉砚、瓦砚、瓷砚。

    端砚尤其名贵,在众多砚台中,以国砚著称。

    鉴赏砚台,工艺和品相,包括砚台上的铭文是鉴赏的关键。

    工艺无非就是砚台的纹饰,市面上流通的纹饰有八卦纹,盘龙纹,魁星影像等,都是带有寓意的纹饰,而越是做工精湛的砚台就越发名贵。

    铭文呢,则是这砚台上是否有字。

    大凡文人学士都喜欢到处题咏,或感怀,或记事,以此来抒发心志,寄托情怀。

    文房四宝中的砚台,因具有可琢可磨的特性,又能长期保存,为文房四宝之寿者,所以在砚上镌刻铭文就成了旧时读书人很普遍的爱好。

    这些铭文内容不长,但形式随便,可诗可文,亦庄亦谐,寥寥数语却又意味深长。

    若是遇到名家铭刻的砚台,更堪玩味,就变成了不可多得的案头珍物。

    听上去这鉴赏不难,可真的实际操作起来,那就另当别论了。

    尤其对于沈坤这样的新人,面对着砚台,估计是两眼一摸黑。

    首先这材质,外行人和新手很难拿捏,什么砚台估计都判断不出,还不要多学多问?

    因为许文良说张老板马上就到,所以茶几上的城北偶谈先被沈坤收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恰好店外边进来了一个人,这人戴着一副扁扁的眼镜,三十多岁,穿着考究的袍子,看起来不怎么接地气。

    在他的手中,有一个精致的盒子,这盒子是红木,红木名贵,由红木包裹的东西更叫人期待。

    “小张,你来了哈?”许文良迎上去。

    张志立摆手:“不好意思,路上堵车,来晚了。”

    “没关系,我也刚回来一会,东西带来了没?”

    “带来了。”张志立说着已经上前几步,把盒子放在了古木茶几上。搓搓手,祈祷了下,煞有其事地把盒子轻轻打开。

    “见光了。”

    其实这也是玩收藏人的一种信仰,张志立因此也常被外行人说成迷信。

    而这个张志立在古玩圈,还真的有些鹤立鸡群,因为他跟别人不同,对于古玩并不精深,属于单纯玩的那一类。

    什么都玩,有赔有赚,典型的商人。

    张志立开光,看到端砚的一刻,许文良平静了下来。

    这砚台有一眼。

    它不同于其他普通形状的砚台,要知道,砚台有圆形状,四边形,八边形,可这个砚台乃是一条龙盘在一起。

    龙头,麟身,粗壮的龙尾,它们蜷缩正盘成一个圆状,中间则是放墨的地方。

    在龙整个身子之前,还有一个半径五厘米的圆盘用来储墨、研墨。

    龙的爪子上,抓着一颗洁白如脂的珠子。

    端砚,没错。

    许文良几乎一眼就看出来了。

    戴上手套摸上那珠子,这珠子也是端石出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