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五十一章 图穷匕现(一)-《汉明》
第(3/3)页
同时,令宋安想办法以长林卫通讯渠道,将江南情况送信入河间府。
王翊、冒襄等阁臣闻讯,在商议之后,决定不调左右营增援杭州府,而是调应天府原禁军前往杭州府增援,同时严令左右营驻囤滁州、建阳卫驻合肥,无令不得擅动。
王翊、冒襄等人的这个决定,其实是正确的。
之前左右营动向不明,态度爱昧。
如果这时调左右营前往杭州,万一有不测,只会火上浇油,以至事态不可控制。
如今长江以南,民乱漫延得非常迅速。
这个时候,讲道理已经无用,最需要的是先控制住局势,然后再进行有的放矢的化解。
但,这决定的正确,仅仅是针对于突发的民乱而言。
如果这场民乱背后,还有更大的乱子,那么,王翊、冒襄等人的这个决定,正应了一句话——南辕北辙!
……。
随着禁军奉令率左营渡江南下,此时有无数人在逆流而动。
只是这些人,并非是聚集一起的,而是散着向北的。
这种情形,就算被沿路官府侦知,也眼下的乱局下,人人皆会以为,这只是心有怨怼的各府百姓,想以入京告御状的方式来挽回自己的损失。
所以,没有人去理会,更没有人将这情况向朝廷禀报。
在地方官的心里,如今自己治下都这么乱,分些乱子出去,自己压力就会轻一些,这其实也叫无为而治吧?
毕竟,应天府军力相较于地方而言,那是天壤之别了。
然而,正是这种木然和坐视,一场激烈的颠覆、政变,再次出现在应天府皇城。
建兴三年,九月二十寅时初。
应天府中,突然发生叛乱。
凭空出现的叛军,分成三路,分别由太平桥、玄津桥、大中桥由西向东,向皇城进军形成合围之势。
速度太快了,沿途几乎没有遭遇象样的阻拦,叛军挺进的速度,快到几乎是一路高歌猛进的程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