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四章 死得其所?-《汉明》


    第(2/3)页

    王翊热泪盈眶,突然长揖至地,“朝闻道,夕死可矣……请虞孙先生允翊追随……!”

    “不可。”钱肃乐厉声道,“死得其所,方无憾……吴王还需要汝辅佐,天下生民还须汝遮护……汝死不得!”

    王翊眼中泪水止不住地迸流着,他此时才明白,这个计策是何等地狠绝,对敌人狠、对宗室狠,对自己,更狠!

    从一开始筹划这个局时,陈子龙、钱肃乐等人就已经为他们自己想好了死法。

    因为只有他们的死,才能真正唤醒一些人,才能绝了一些人心中,对前明的念想,才能绝了宗室复朱明之心,才能激怒吴王,回师一击。

    也只有这样,在吴王回师一击之后,放眼天下,再无人敢、无人能阻拦吴王登基。

    而最关键的是,吴王到时已经身不由己,担也得担,不想担,也得担!

    王翊恨,恨自己无法追随,也恨这上天无眼,残忍到好人,不长命!

    ……。

    其实钱肃乐还有更大的理由,没有对王翊讲明白。

    因为他怕讲明白了,王翊内心担负不起。

    这是个死扣。

    钱肃乐、张国维都在明亡时揭竿而起,他们是聚过众,打过仗,杀过人、见过血的人。

    他们比谁都清楚,人,只要逼到了绝境,要么死,要么,反!

    不会有第二条路。

    周如璋说得没错,张国维手中,除了府兵,没有别的军队可调用,“平乱军”足以控制整个杭州城,而钱肃乐聚集起的民军,不过是乌合之众。

    事实上,也印证了民军的不堪一击。

    但,周如璋没搞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同样是人,为啥北伐军可以打胜仗,民军就不能。

    其实道理很简单,不在于武器,也不在于训练,在于,敢死!

    敢死,不是送死,而是知道为何去死,用怎样的方式去死。

    钱肃乐和张国维,用命为杭州城百姓阐述了,怎么去死。

    所以,周如璋错了,大错特错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