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一条路,走到底-《汉明》


    第(2/3)页

    江南民众向来不惧北伐军,这使得渐渐地江北民众也有样学样。

    他们就敢挡在北伐军行军队列之前,提着蒋全义的鼻子问,

    “是自己人不?”

    “是子弟兵?”

    “王爷谕令听过不?”

    自然是自己人,自然是子弟兵,自然是接到王爷谕令的。

    但江北民众敢于如此正面“硬怼”北伐军,那是有理由的。

    泰州卫先后三度征兵,不下五万青壮成为泰州卫战士,其中至少有二万多人,在四次江北大战中殉国,淮安、扬州人最多。

    凤阳府拉锯战,刘放前后三次,聚拢江北不下八万众,充入衡阳卫,伤亡过半,尤以凤阳、徐州籍百姓为多。

    江北民众由此,有最大的理由,来参与瓜分眼前的胜利果实。

    这种气势,让蒋全义、沈致远不得不下令大军紧跟如潮的北向民众,一是护卫,二为约束。

    虽说此景不值得提倡,但由此事亦可看出,清廷的末日,真的到来了。

    ……。

    博洛大军孤注一掷地北突,却如同一拳打成了棉花团上。

    东平州以北数百里间,竟无可见之北伐军。

    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那是夸张了。

    可一心逃命的清军,相距这标准,已经不远。

    兵疲马乏,但心情很好。

    也对,只要过了天津三卫,那便是京师。

    连博洛也不自禁地心情松懈下来。

    此时大军已过武城,只要再一天,便可至河间府。

    那时,只要济尔哈朗调一支偏师出城接应,两军会师便是不可阻挡之事。

    博洛绝不相信,这一天的距离,还有谁能阻拦得了自己。

    就算数万北伐军突然出现,博洛都有信心北突成功。

    一日一夜强行军下来,疲惫的清军依旧强提腹腔一口气,向北急奔。

    古有望梅止渴,今有望京消乏啊!

    ……。

    于是,北伐最后一场战役,就在河间府之东南,原明大同中屯卫周边爆发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