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 传檄而定-《汉明》
第(2/3)页
哪怕西路战局真的糜烂,只要东路撑起来,这场战争,还有得打。
吴争确实决定拼“老命”了。
将南撤所有军队一夜之间,调头北上。
令施琅水师即刻与王一林、张名振会合,大将军府新征兵力,被三大水师运向大沽口。
几乎是倾尽了吴争此时手中一切可调之兵。
要么不打,打则死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这便是此刻吴争改变既有计划的战略思想。
这样的战略改变,正好契合了钱翘恭送来的大礼包,可想而知,这一波北攻,那是一副怎样令人热血沸腾的场面。
……。
喀喀木是运气不好。
不只是不好,是坏到了极点。
喀喀木不是个帅才,但不容否认,他是个将才。
二十多年的沙场征战,给他积累了丰富的战场经验。
他在第一时刻意识地凶险,并毫不犹豫,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断臂求存的抉择。
二千预备骑兵,以数骑一组,游击骑射的方式,生生拖拽住了小林骑的冲撞。
这给喀喀森留出了足够的南撤时间。
他麾下游骑与沈致远枪骑之间的战术差距,在此刻显露得一目了然。
经过半天的激战,二万枪骑的强攻,愣是被喀喀木八千骑生生顶住,这还包括了喀喀森预留出来的二千骑兵,也就是说,真正在左、右两路对抗枪骑的,只有六千骑。
当然,这也是枪骑没有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术,它们的踪迹,被喀喀木战前侦知,而本身喀喀木就预料到了北伐军可能会来袭,只是没料到会是凤阳城守军偷袭罢了。
此时,喀喀木下令南撤,按理说,相互激战半日,敌我胶着的情况下,谁都能想到,撤,不是易事。
可偏偏就是这么撤了,左右合计,尚有一万多兵力的枪骑,愣是坐视着敌骑从自己眼皮子底下撤退。
是枪骑没有汲取军功之心,还是这些枪骑身在汉营心在曹?
其实都不是,实力所致。
半日的激战,不但将士力竭,连胯下战马也闷嘶不止。
这就是实力的差距,非意志可以弥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