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南北三个战场(二)-《汉明》
第(2/3)页
因为二人有大将之风,契合了孙子“未战先虑败”的兵法,二人认为,万一战事失利,己方骑兵可以原路返回北门入城,敌军就算追击,也只能尾随,只要在城墙上布置妥善,以己方骑兵的速度,一定可以先一步敌军骑兵退入城中。
次日凌晨,海州城北门,三千六百清骑鱼贯而出,然后转身,分两路扑向南门外,一路直击吴淞营炮兵阵地,另一路准备迎战风雷骑并进行拖滞,以掩护前路突袭敌军炮兵。
……。
此时海州城爆发战斗并不是孤例。
凤阳府定远城中,广信卫指挥使李过和刘体仁,在接到吴争的申饬书之后,不得不作出选择。
是假戏真做,脱离大将军府独立,还是遵从大将军令,对凤阳城发起强攻。
前者一开始就被二人共同否决,原因很简单,投敌,他们做不到。
李自成的在天之灵和死于清军之手的数十万大顺军将士亡魂,都不会答应。
可如果不投清,仅占据一个小城的广信卫,怎么在夹缝中生存?
那么不用选了,遵令行事即可。
可问题是,凤阳城至少有三万以上的清军,且是阿济格驻地,西怀远、东临淮,皆驻有不少于二万敌军,形成东西侧翼。
以广信卫一卫之力,强攻凤阳城,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过、刘体仁纠结于,这是不是吴争故意借阿济格之手,使双方拼个两败俱伤,来消耗广信卫的实力。
二人踌躇多时,想不出一个两全之策,只能一咬牙,先打了再说。
不过二人还是多了个心眼儿,他们确实是进攻了,可目标选在了临淮。
原因很简单,临淮与凤阳城距离不远,且在凤阳城东侧,如果进攻凤阳城,那么广信卫必受怀远、凤阳、临淮三个方向的合击,广信卫肯定抗不住。
如果选择进攻临淮,那么,最多就面临临淮与凤阳城两路,与三面受敌相比,两面受敌那是轻松不少了,况且,广信卫可以向东泗州撤退,泗州与扬州、淮安接壤,到时脱离应该不成问题,总比全军覆没要好太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