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再编新军-《汉明》


    第(2/3)页

    可宋安不一样,他只是不想。

    用他的话说,如果没有老爷,我早就是个死人了,所以,我只想做个下人。如果我读书识理,那么我就无法遏止自己想往上爬,这与自己立誓生为吴家人,死为吴家鬼的初衷相悖。

    正如宋安回答吴争时说的,我只想做少爷的影子。

    宋安的话,让蒋全义有些尴尬。

    蒋全义是个将军,但他出身是秀才,然后是武举人。

    从根子上说,蒋全义是读书人,他的内心,也以读书人自居。

    但现在,他发现自己竟有些赞同起宋安的话来。

    读书人,还真他x的靠不住!

    很快,宋安找补了一句,“我家少爷……例外!”

    蒋全义瞪着神色如常的宋安,无语。

    吴争逃家去嘉定投军前,就中了秀才,有了功名,这就是出身。

    平心而论,如果没有这一层,象钱肃乐、张煌言等人,很可能从开始时,也排斥吴争了,绝不会容忍吴争一路壮大而不加阻止,这是一种下意识、千百年来的成见,不可忽略。

    正因为吴争骨子里也是个读书人,才被读书人视为同类。

    才有了钱肃乐、张煌言等人从一开始的相助。

    正如张煌言第一次见吴争,就是要看看吴争的人品。

    什么是人品?

    那就是看看,吴争是不是自己人。

    然而,吴争本就是个异类,他的骨子里,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作是读书人,准确地说,他根本没有将自己划入这个时代读书人的行列。

    等到吴争在杭州开府之时,下令不从读书人中取仕,一切都晚了。

    钱肃乐、张煌言等人,内心是懊恼的,这也是二人一直拖延着不为吴争效力的根本原因。

    但他们心里还有一丝期盼,那就是吴争留出了一道口子,在没有重开科举前,各州府可以举荐入仕。

    而正是这道政令,化解了吴争与江南读书人之间最尖锐的矛盾,就象水与火之间,有了一道水蒸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