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章 置死地-《汉明》


    第(2/3)页

    蒋全义就是个另类!

    他利用了城池,先死抗不退,使敌人造成了守军必死守的假象。

    然后突然撤退,引敌人破城,再布下炸药,炸敌人一个七萦八素,暂时失去判断力。

    这样一来,敌人骑兵其实就相当于步兵了,因为没有了速度。

    而巨大爆炸,震慑住敌人心魄,加上守军突然出城反冲锋,还真达到了吓阻敌人的效果。

    于是,原本达不到的先决条件,达到了。

    原本不可能实现的战术,变得顺理成章了。

    敌军从开始时的撤退,慢慢变成了溃退。

    如果说,这天下真有临机应变、举一反三的战术奇才,蒋全义凭此仗足以入名将之列。

    但是,蒋全义终究是半路出家,他在战术得以有成效之后,同样已经无法控制住疯狂冲锋的军队,将士们撵敌撵疯了。

    其实这很正常,令行禁止,永远只在战斗爆发之前,没有哪个将领到了这白热化的情况下,还能控制已经红眼的军队。

    在这个时候,士兵们目睹着敌人在自己面前溃败,感受着自己的“强大”,就算是个乞丐,此时也能拔剑四顾,大喝一声“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了。

    守军本就是敬仰蒋全义,才肯冒死追随执行这一战术的,他们不是奉命,而是盲从。

    在鼓足勇气拼死一战之后,这时还能控制自己收住脚步反身回城的,就不是人了,而是神仙。

    所以,用手段创造出的先决条件,它本来就不是真正的达标,如果此时守军是骑兵,那大可以一声呼啸,扭转马头从两侧迂回。

    可步兵做不到这点,它们疯狂地驱赶着敌人,可如果一停下,随即反应过来的敌人,分分钟就能反噬,因为敌人是骑兵。

    这一仗,远不是想象中该有的完胜,而是一场残酷的,血战!

    蒋全义为他对此战术的“生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差点就殉国了。

    ……。

    清军的前锋只是因为猝不及防,加上被守军铺天盖地的手雷惊吓,才有了下意识地回撤,只是他们没有预料到,自己的撤退,等于舍弃了前面那些伤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