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福临的小算盘-《汉明》
第(2/3)页
……。
武英殿。
满族已经霸占了顺天府六个年头。
可他们竟连都懒得改,不仅如此,大明朝各道、府、州,甚至连汉人的官名都不改。
这一点,还真让人有种承嗣明朝大统的意思了。
福临此时的心情不错,至今为止,凤阳府战事,除了阿济格出工不出力之外,几乎是按照他的设想部署着。
不打不要紧,关键是去了阿济格这霸道王叔,福临感觉如同去了头顶又一块乌云一般,无比地舒畅。
福临想做个明君,全天下明君,在他看来,大清能继承大明疆土,实为侥幸。
所以他并不急迫地想要统一天下,在他看来,只要有为,天下人心慢慢就会归顺大清,如果真没法统一,那划江而治,其实在不是不可以。
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小福临远没有多尔衮那般急迫求功的意思,反而,他在亲政之后,更加努力地贯彻“满汉平等”的既定政策,当然,这与洪、范二人十来年的悉心“教诲”有关。
至于洪、范二人的心路历程其实也很简单,他们绝对不是想真的“满汉平等”,为天下汉人造福,而是通过“满汉平等”,尽可能地收揽江北民心,然后将自己标榜成“曲线救国”的伟人。
毕竟,到了今日,降清明臣们,依旧在坚持他们说到烂的借口,他们是“联清平叛”。
还别说,这个说法在江北非常盛行,“有识之士”们赞同这个说法,他们认为亡明者,大顺李自成叛军也!
而大兴入关,占据顺天府六年之久的鞑子们,是大明请来协助平叛的“友军”。
这一点,从四年前天津暴发大规模民乱时,小福临吓得哭喊着,要从哪来回哪去之事中可以得到“印证”。
而这件事,更成了洪、范这批降臣忽悠天下的“铁证”。
他们标榜自己是“大明忠臣”,虽然后来慢慢省去了“大明”二字,可“忠臣”二字,那是一直挂在嘴边的,谁敢质疑,就跟谁急!
可此时,小福临听闻洪、范二人所奏后,脸色惨白,大有再来一次“从哪来回哪去”的戏码。
也对,如果真失去了凤阳、安庆、庐州三府,那黄河之南,就真没清廷什么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