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真是坑吗?-《汉明》


    第(2/3)页

    对吴争而言,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再珍贵的东西,一旦败了,就是敌人的。

    与其资敌,那不如拼个精光!

    这个心思,决定了吴争在此时,已经是不择手段了。

    事实上,泰州卫在淮安城下,确实打到了非常艰难的地步。

    能将一支成建制、装备齐全、三万人的泰州卫,且还是吴争亲自坐镇的情况,硬抗到这种境地,这已经说明,其中非常有问题了。

    二万大军,大小口径六百门火炮,连攻六日,淮安城依旧纹丝不动。

    连泰州卫伤亡已经达到三、四千人,城中守军哪怕是满八旗,恐怕也该溃了。

    可事实上,城头,就在那,看得到,就打不下来。

    每当炮火渐息,泰州卫将士攻城之时,数百铁甲兵,生生用身体将我方士兵撞下城头。

    每当吴争组织起“敢死队”,以装甲车(板车堆上湿棉被)为掩护,想靠近城墙,掘坑用火药炸毁城墙之时,城头上就会下一场箭雨、石雨、滚油雨。

    以至于六日下来,城前空地上,已经种满近二尺高的“庄稼”,密密麻麻地全是箭矢。

    刚开始的时候,吴争还恶趣味地对将士们讲,这若是换作一千多年前,那就没孔明什么事了,瞧瞧,这满地的箭矢,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哪还用“借”?

    吴争甚至还觉得,这是好事,城中器械再齐备,箭矢这样使用,总有用竭之时。

    可三日打下来,吴争就发觉明显不对劲了,城中还真有用不完的箭。

    淮安、大河两卫,不但有各自独立的造船厂、军械局、教场及卫学等设施,还拥有六百石以上漕船近四百艘,这运力足以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一次性启运。

    城中单人口就有百万,只要有铁,理论上是可以制造出用不完的箭矢的。

    同时,吴争也意识到,大运河理论上可以为淮安城带来源源不断地补给和兵员。

    这也就是吴争之前不愿意攻淮安的最主要原因,可结果,蒋全义的执拗,让吴争不得不正面面对这块硬骨头。

    其实这时候,想停,怕也停不下来了。

    打蛇不死,必遭反噬!

    要么不打,打就打彻底了。这是吴争的执念。

    吴争不是不知道变通,也不是非要攻淮安南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