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多铎竟带了红衣大炮-《汉明》


    第(2/3)页

    登州,那是明军制造新式火炮和训练炮兵的基地,有近百名葡萄牙等外籍炮师与工匠,以及大批经过训练的炮兵。

    最终,当朝廷派平叛大军杀到时,孔有德与耿仲明一起,带着数千匹战马、二十多门红衣大炮、数百门西洋炮,还有无数的火器金银投降了满清。

    皇太极大喜过望,亲自出城门三十里相迎,可谓是恩宠至极。

    正是因此,明清之间的火炮力量对比开始倾斜。

    重要的是,之后的时间里,清军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铸造新式火炮,而大明却因为财政困难及内斗,减慢甚至停止了火炮的研发。

    此消彼涨之下,双方的实力迅速扭转。

    1639年,清军已经有了六十多门红衣大炮,西洋炮达到千门之数。

    这对于关外的明军而言,就是个噩梦。

    顷刻之间,明军发现自己赖以依仗的火炮,已经无法压制清军,反而自己的头上被清军炮火覆盖。

    其实这个时候,清军的火炮数量,还不至于高过明军。

    但明军关隘防区太多,火炮太过分散。

    加上一直采取战略防御态势,火炮几乎都被固定在关隘,无法机动。

    但清军不一样,他们一直采取攻势,可以将火炮最大数量地机动、集中在某一处使用。

    这就造成了局部区域压倒性的战术优势。

    明军焉能不败?

    而入关之后,大明灭亡,大部分明军火炮都落入了鞑子之手。

    这就更壮大了清军的实力,反而明军手中的火炮越来越少,随着一场场败仗,一次次地沦陷,明军手中的火炮开始绝迹。

    所以,博洛听到多铎提到火炮,便不再劝阻多铎,因为他几乎可以肯定,杭州城中没有火炮,或许库中存有火药,但对于远程武器而言,火药那就是堆可以燃放的烟花。

    集中火力炮轰一门,再以优势兵力强攻,这从战略意图和战术安排上都没有错。

    于是,清军开始拔营,目标,杭州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