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煤炭背后的问题 中-《风谍》
第(2/3)页
按照五十万户来计算,一个月每户人家哪怕只用一担,也是五十万担,想要撬动整个市场的价格,最少要拿出二十万担煤球投入市场。
大致也就是每月最少一万吨煤球的概念,也就是每月最少七八千吨煤炭的基础,需要两百万中储券的补贴。
这点钱对陈明翔来说不算多重要,对市政府的财政来说也完全负担得起,不够了就从中储银行再拨款,银行就是金陵政府自己开的。
只要兴亚院华中联络部和兴亚院华北联络部洽谈好,直接把煤炭运到津城港装船,然后再运输到沪市,来回也就是十天时间,一个月可以运三次。
陈明翔新船队的运输能力大约是十万吨,拿出几艘船一个月运来十万吨煤炭,就能把整个市场价格拉低到吐血的地步。
华北地区凤凰城的开峦煤矿,年产量七百万吨,这点数量不会对日军的煤炭使用构成威胁。
“市长阁下,为了引起日方对煤荒问题的高度重视,我建议由市政府向兴亚院华中联络部再次提出强烈抗议,要求日方切实解决煤荒问题,为我下面的工作铺路。”陈明翔说道。
师出有名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操作这件事,肯定会影响到日本商人的利益,那些该死的日本财阀,肯定要对兴亚院华中联络部施加压力,但市政府只要对日本方面表态强烈,这也在无形中降低了自己的风险。
“这个事情没问题,我身为市长,对沪市的稳定那是责无旁贷的,明天我继续找兴亚院华中联络部的太田泰治将军洽谈,还要去驻沪总领事馆洽谈,声势一定要营造到最大。”陈恭波笑着说道。
这里面的门道他心里很清楚,日本方面也要重视市政府的意见,市政府越是不满意,日本方面的可操作性就越大。
“陈专员,你要是插手沪市的煤炭业,肯定要成立一家煤炭公司,能不能给我也分点利润,我做你公司的下游批发商行不行?”莫果慷在旁边说道。
煤炭供应在沪市是长期而稳定的产业链,她看到了其中的利益,只要挂靠在陈明翔的公司下面做批发商,一个月赚十几万中储券不成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