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花钱-《重混人生》


    第(2/3)页

    对待优秀的人才,蓝天绝不会小气。

    人员到位之后,吴伟的实验随即初步展开,第一批经费报告也同时放在了蓝天的办公桌上。

    足足500万华夏币。

    蓝天毫不犹豫的同意了报告,并且通知财务立刻划拨经费。

    要想马儿跑得快,不把草料准备得足足的那怎么行?实验组经费方面的需求蓝天从来不打折扣,所以别看前两个月酷炫一号卖得很好,工作室每个月的现金流已经超过了千万大关,但是蓝天手里真没剩下多少钱,利润结余几乎全都花在了软件的继续研发上面。

    仅仅年前的纠错实验部分,工作室前前后后就投入了接近1000万华夏币,这还是在蓝天给吴伟提供了最可行的实验路线的基础上。

    这样的做法看似很傻,蓝天明明知道软件的继续研发应该如何进行,甚至只要花上百来万华夏币,他就能把接下去的作曲编曲软件直接搞出来。

    有必要花这些“冤枉”钱吗?

    有必要!

    ……

    随着工作室的建立和酷炫一号的面世,蓝天当初研发酷炫一号时那种一两个人的小作坊模式已经不可能再延续下去。

    对于酷炫一号的研发,蓝天可以解释为天才的灵感,这是比较正常也比较能被大众接受的说法,世界各地都有很多类似的车库实验室,天才们用最小的代价做出了最大的成绩。

    这样的解释也能为蓝天加分。

    问题是,始终这样的话那是行不通的。比尔?盖茨也是从车库实验室走出来的天才,但是积攒到了第一桶金之后他就迅速成立了公司,每年花在研究上的经费数不胜数,这才真正奠定了庞大的微软商业帝国的基础。

    蓝天遵循的也是同样的道路,而且蓝天还有更多必须花钱的理由。

    第一代产品可以使用小作坊模式,天才嘛,这样的解释完全可行。如果下一代软件的研发还是这样进行,也许勉强也能解释得通。

    但是,再下一代呢?

    如果工作室需要开发其他类型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呢?如果某一天工作室需要跳出目前的框框呢?

    还能继续用这样的解释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