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三章 难以辩驳-《重混人生》
第(2/3)页
很显然,后期混音同样需要一个混音团队协作完成。当然,会有一个主混音师担纲大轴,就像进行录制的时候会有一位主录音师来担纲一样。
把这样的要求放到SSS大赛的具体情况当中,赫斯所说的问题就出现了。按照SSS大赛的要求,参赛选手最多只能带上一名助手,而刚才那首作品却几乎完美的还原了音乐会现场,录制下来的轨道数至少超过了30根,短短三天的时间里两个人怎么可能做到?
也许有人会问,那不是还有一首演唱会现场Live吗?
两个人录制现场Live,一般只能简约化处理。
还是以架子鼓为例。
真正录制架子鼓的所有细节需要至少10根轨道,两人录制最好的做法就是把嗵鼓编组,因为五个嗵鼓几乎不会同时奏响,这样立刻就能节省下4根轨道。
其他的依此类推。
这样录制出来的现场Live,也就仅仅只是徒具其形而已,当不得“真正还原现场”这六个字。
像1号作品那样采用单点立体声录制,反而是SSS大赛当中最常见的做法,因为那样的做法并不需要多人配合,更多依赖录音师的技术和经验,一两个人完全就能做到,而且这种录制方法特别适合古典音乐的现场。
至于做得好坏,那就另当别论了。
……
说实话,赫斯的“证据”给监审组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那位经验丰富的老者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仍然平静无波,其实已经暗暗皱起了眉头。
这种推导出来的“证据”监审组当然可以不接受,因为赫斯并没有拿出什么真正的证据,然而棘手的地方也在这里。目前的录音理论和录音现状都支持赫斯的推论,一旦监审组不理会赫斯的“证据”,万一被他把事情捅出去,监审组和组委会都很难解释清楚不接受的理由。
媒体可是最喜欢看到这样的内讧了,读者也会喜欢。
然而,接受他的“证据”也不合适。
那位选手的作品无疑是超级优秀的,能力也绝对出色,作弊之说只是赫斯搬出来的狡辩而已,这一点监审组的这位老者心里相当清楚。那些享誉世界的录音大师都做不到的事情这位选手却做到了,无论他是如何做到的,监审组也好组委会也好,都绝不想失去如此优秀的一位选手。更何况赫斯的所谓“证据”只是从录音理论和现状推导出来的假设,用这样的一种“证据”淘汰一位如此优秀的选手,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不过这样一来,监审组可就坐蜡了。
现在的情况是监审组进也进不得,退又不好退,难以下手却又必须有一个决断:到底是要SSS大赛的名誉,还是留下一位天才选手?
老练如监审组的这位老者,都觉得这件事情极难选择。
……
监审组对于眼前的状况一筹莫展,比利?怀斯就更拿不出什么主意来了,他知道赫斯的“证据”就是空口白话,但他却没法儿反驳,翻不了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