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百家大世疏-《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2/3)页
这一日,五朝门外的鲜血尚未干,又有三百多人头颅落地,短短半个月,便有一千多人被皇帝处死,这大宋的天空都被杀红了,两府的宰相都被吓破了胆。
这一次的运粮饷银案被后世的史书称为“靖康运粮案”,后世有史学家言皇帝用一千多人的脑袋为新政祭旗,拉开了浩浩荡荡的靖康新政。
三百多颗头颅刚刚落地,一道来自东京城民间的声音竟然传到了九重天的庙堂之上,一位仕子跪在皇宫前,向皇帝上书,言大宋欲革新官吏,须兴百家之论,非儒家一家独尊。
皇城司卫立刻将这名仕子抓捕,扔入了大牢里。
但他的声音却如同虎啸山林般响彻在东京城里,让所有读书人彻底睡不着觉了。
若说皇帝杀贪官,那是有理有据,但兴百家之学又是何据?
皇帝严惩贪官,大有兴法家趋势,在这个时候,出现这么一个人,是巧合还是背后有人安排?
便有官员连夜进宫面见圣颜,以“诋毁先圣”的罪名,要求皇帝将那位仕子处死,以正国本!
皇帝在杀贪官的时候可不见这些人连夜进宫面圣,现在来了一个仕子,便搅得这些人心神不安,围着皇帝对此妄言进行口诛笔伐,皇帝以歇息睡觉的名义不见,那些官员便跪在外面不起来,最后皇帝让太监传话说一定会好好处理这件事,大臣们才不情不愿回去。
现在的局势是大臣们也不好过,哪一个大臣手里没有点见不得光的事?皇城司卫遍布整个东京,触角甚至在向南北延伸,他们手中掌握了大量的情报。
大臣们也不好将皇帝逼得太紧,不然皇帝一怒,找理由便是开始屠人,皇帝也不会随便以小毛病就屠大臣,毕竟还是要有人干活的,只要不触犯皇帝的底线,双方之间是有微妙平衡的。
就说仕子这件事,大臣们得到皇帝的允诺后,虽然心中依然焦虑,但没办法啊,只能回去,不然你一直跪在这里,惹怒皇帝,局面就无法收拾了。
大臣们刚走不久,皇帝在御书房便看完了那个仕子所有的信息,还有他上书的一封《百家大世疏》,阐明了腐儒对国家之危害,当如春秋之时,兴百家之言,海纳百川,并且用严厉的措辞攻击了周程理学,痛骂其为祸国殃民之论,乃华夏文化之毒!
“石珣?”赵桓微微蹙眉,这个名字有点熟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