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节 交锋(中)-《跳跃一千年》


    第(2/3)页

    老罗没有因为跳梁小丑般的裴卫二人愤怒,倒是被张慎这种不阴不阳的话弄生气了,难怪工匠营二百年都没能回到故乡,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众多人在这个只有几万人的小池塘里面争权夺利。他有些怀疑,自己和这些只知道为自己利益着想的人合作真的合适吗?颇有些心灰意冷的他站起身,“也罢,我到这里来,不过是期望找一些同样有意回故乡的人同路,至于和整个工匠营合作,倒是我痴人说梦了。”

    他的身材比这个议事堂内所有人都高大,霍然起身再配合他的话语顿时给了诸多人一种压迫感,杜讷忙也站起身,“三郎,何必如此,既然我们这些长老邀请你来谈事情,自然是有诚意的……”

    “罗三郎,还请就坐,年轻人不要那么大火气,安步当车才是人间正道。”耄耋之年的李坦也有些动容,他这种年纪见惯了风风雨雨,自然能看出老罗的一时气话。

    “李老,杜老,”老罗抱了抱拳,作为恭敬的礼节还是要有的,“罗某自幼习武,甚爱兵家,东行之事自属于兵家行事,诸位先祖自然也是军伍中人,不知还记得几分?似这般文人谈诗一样,真的可行?”

    他的话只能说半文不白,却勾起了李张杜三老的心思,即使裴卫这种不学无术的人也有些哑口无言。没错,工匠营的先祖可不都是军人出身,即使张家这种自谓从文事的大家祖上也不过是军中文吏,自然不会忘记昔日先祖的荣光。

    一时间的迷茫之后,李坦的表情是欣慰,张慎的表情是懊恼,杜讷的表情是坦然,裴四海的表情是恼火,卫远的表情则是变得更加阴暗,被一个外来的人教训了。

    老罗没等他们说什么,众人的表情他都看在眼里,对这些长老的心性自然也就有了了解,摇了摇头,“恕我妄言,依罗某这个外人看来,眼前的工匠营实在状况不佳,如若不出意外,不出五年,必定分裂。”

    他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了,周围的人却都不干了,不单几个长老一脸的惊异,连同他们身后的人也是表情不一,若不是有自家长老在,恐怕就要对老罗破口大骂了。

    “罗三郎,你这是妄言非议,我工匠营人心安定,哪里会有你这样危言耸听!怕是想威吓众人,让我们听你指令吗?”张慎这话说得一脸的正气凛然,花白的头发和须髯都给他平添了一份风骨。

    “张家老说的没错,你罗某人怕是想威吓我等,然后挟持我工匠营听命于你,居心何在?”说话的卫远,一种阴晦的嗓音,顺着张慎的话语,到也有一番气势。

    当然也少不了暴躁的裴四海,自被老罗一句反问弄得哑口无言,他就没能说一句完整话,这会儿有了张家人出面,他也不甘落后,“没错,外来竖子,在这里挑拨是非,唐人营容不了你!”

    “好一副正气凛然的正人君子相!”老罗不但没有反驳,反而“啪啪”的拍了两下巴掌,似乎在为众人的正义执言喝彩,本该接着喝斥的人突然哑巴了,然后不单是张慎,还是卫远裴东海,都变得脸色铁青。

    “昔日大唐,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称雄东方。”老罗又卖弄起他半文不白的言辞,没法子这时候的人就认可这个,他总不能用后世的军用术语或者网络上的“萌文”来讲述,那就真的谁也听不懂了,“可惜,如今连一个远方族人归来的秉直之言都听不得,难怪仅仅几千里,却二百年的时间都回不到故乡。”

    老罗的话其实很阴损,先扬后抑,让一些回味昔日大唐荣耀的人一下子跌倒了谷底,却又不好辩驳,毕竟这个大个子说的是实情。

    即使是李坦这样耄耋之年的老人也被老罗气得脸色通红,“你说,罗三郎,该怎么回到东土?其他人都闭嘴!”

    “李老,请恕小子言语不恭,”老罗抱拳又行了一礼,没法子,这个时代就这样,按照唐宋时期的礼法,即使皇帝见了这种耄耋年纪的老人,也要先行礼,何况眼前这位还有一个身份可是李姌的老祖,而且李姌的老爹还在老人身后站着呢,“若要我看,工匠营大可凭个人意愿,愿意回去的人统一管理协调,不愿回去的自然是各有出路,也就不用管了。”

    “不可以,我李家先祖曾有遗愿,希望有朝一日带着所有族人回归故土。”李坦的心气平和了些,老罗的话却又让他直摇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