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讥评-《明朝当官那些年》


    第(1/3)页

    “好一篇自志,”嘉靖帝长吁一口气,放下了手中的纸张:“竟叫朕道心动摇,心魔来袭。”

    黄锦偷眼去看,只见御座之上的皇帝满面赤红,神采奕奕,一时间竟不知道究竟是陶天师的丹药起了作用,还是绍兴来的文书让他如饮甘酿。

    嘉靖帝已将这一篇《管赵谭自志》看了不下二十遍,只感觉有一股岩浆涌入丹田之中,须臾又变成甘露清泉,滋润肺腑,方寸之间,实在是让他难以自持。

    “陛下,”黄锦道:“您坐了四个多时辰了,要不让老奴扶着您,活动活动身子?”

    嘉靖帝却道:“你来看看这文章,写得怎么样?”

    黄锦只以为是绍兴又来了新故事,一边赔笑,一边接过纸张,腹中酝酿了许多夸词,却发现并不是小说故事,而是一篇洋洋洒洒的自志。黄锦虽然不是文人,但从内书堂出来一步步升到司礼监这么多年,总也有赏阅的本事。

    本朝重视宫廷教育,司礼监的大珰能替皇帝批红,是名不虚传的,实际上宫廷里的这帮太监的文化水准非但不低,反而出乎意料地高。就如同外头的朝廷官员们,要寒窗苦读十载才能一路乡试府试地考上来,非进士不点庶吉士、非庶吉士不能入翰林、非翰林不入阁的规矩一样,太监的晋升也有一套完整而又严苛的制度。

    “凡升司礼监者,必由文书房出,如外廷之翰詹也”,聪敏伶俐的小太监是在内书堂进学,学成后派拨到司礼监的六科廊写字,经升入文书房再提升为秉笔以至掌印太监。出身内书堂的内侍后来成为内宦权要的为数甚多,而十二衙门的大珰头通常都是在内书堂进学过的,不仅读书识字,而且深通经典,也深受信任。进入内书堂读书遂为内侍跻身司礼监——内廷最高权位的主要阶梯。内书堂的小内侍在校时就受到其他内侍的特殊尊礼,其原因在此。

    所以当年即使黄锦是服侍嘉靖帝多年的人,但还是按规矩在内书堂读了五年的书,才被提拔进了司礼监,坐上了掌印太监的位置。他仔细看完了这篇自志,不由得叹道:“陛下,这真是文章华国啊。”

    嘉靖帝点头道:“你觉得哪里写得好?”

    黄锦凝神思索半晌,丧气道:“只觉得气势如虹,洒意自如,有类于《与韩荆州书》,却又有几分自持。其他的倒说不出来了。”

    嘉靖帝就笑道:“你这老奴,眼力还说不好!”

    事实上黄锦说得不错,陈惇这一片自志,表达的是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与李白的《与韩荆州书》一样,其实算是自荐。然而陈惇又很含蓄,不似李白张狂。

    “老奴哪有眼力,”黄锦趁机道:“若是要评鉴文章,翰院的侍讲学士,随便一个,不比老奴高明百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