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家-《买宋》


    第(2/3)页

    人公的心情抒发和咏叹,同时也在重要的场景和关目之中起渲染和贯串的作用。

    曲词一般都本色自然而表成的新诗体。

    它一面有严格的韵律,以符合演唱的要求;一面又要以增句或加衬字,有利于经较自由地表情达意。宾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

    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

    台效果,叫做科范,简称为“科”,如“把盏科”、“做掩泪科”、“调阵子科”、“内作起风科”等。

    元杂剧在形式上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如全剧只由主要演员独唱和一本限定四折等。

    它的种种局限在戏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突破,它的某些优点也为南戏所吸收,从而形成了明清的传奇戏。

    至于杂剧的兴盛与创作情况和兴盛原因的话,首先是城市经济繁荣,培养了观众群体(市民)。

    以及戏剧演出商业化,就是交钱看戏、广告争客、勾栏与对棚的竞争,刺激戏剧的发展与提高孕育了出色的演员。

    元代夏庭芝記载“见而知之者”和“闻而知之者”的艺人超过一百一十人。其中元杂剧艺人六十多人,余为小唱、诸宫调、院本、戏文艺人。

    包括上层社会的喜好与提倡文人参与,和敢于创作,这种价值观念转变、脱离正统;勤于创作:生存之道。能于创作:有才力(艺术修养)、有思想(饱经磨难,接近下层)。

    而元杂剧的创作与代表作家的话,我们现在按照时间划分:一般认为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1300年前后)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

    前期的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后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按照地域划分,一般认为元代的戏剧活动,有两个戏剧圈。

    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流行杂剧。在大都,“南北二城,行院、社直、杂戏毕集”(刘祁《析津志》),涌现了大批杂剧艺人。

    许多杰出的剧作家像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张国宾、杨显之等,或是大都人,或在这里活动。

    北方戏剧圈的作品,更多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

    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

    和北方情况不同,这里城乡舞台,既流行南戏,也演出从北方传来的杂剧,呈现出两个剧种相互辉映的局面。

    在南方戏剧圈中除了演出从北方传入的杂剧剧目外,较多剧作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

    像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乔吉的《两世姻缘》、《金钱记》,南戏《琵琶记》和《荆钗记》、《拜月记》等堪称代表。

    另外,南下的剧作家,往往经历过种种坎坷,看透人情世态;而长期居住在南方的作家,也对富贵功名的黯淡前景有清醒的认识。

    南方繁华的生活和秀丽的景色,触发他们热衷泉林诗酒的兴致。于是许多人带着充沛的感情,描写书生怀才不遇倨傲疏狂的景

    况,实际上是藉剧本的人物遭遇抒发自己的胸中块垒。

    像《王粲登楼》、《扬州梦》等剧作,便明显地表现了这一创作倾向。显然,南方戏剧圈的剧作更重视爱情的描写和个人情怀的宣泄。

    当然,说到这里,也不得不提道到关汉卿及其创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