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情与义-《买宋》
第(3/3)页
但是,另一方面,对于二人的歌舞享乐的描写实际上带有一种对繁华盛世的向往和感叹,对他们生死相隔的人生遭遇及无法再见的相思的痛楚持一种同情和赞美的态度。
因而,我们才说诗歌塑造的是一对痴情的帝妃形象。
而《梧桐雨》中的李隆基和杨贵妃则有了更多的缺点和不足,因此也更为复杂。
剧本既不突出他们政治上的责任,也不美化他们之间的感情;而是将二人塑造成为无法掌控命运的帝妃,并透过他们的人生历程揭示命运的强大和个人的渺小。
还有就是《惊鸿记》中是把李隆基、梅妃,和杨贵妃三人作为主角进行设置的。
唐明皇形象这时候被塑造成为一个逐渐因情欲而乱国的皇帝,而《惊鸿记》中的杨妃形象较之《长恨歌》和《梧桐雨》更为复杂也更为多变。
如果说《长恨歌》将杨妃描绘成一个美丽痴情的仙子,《梧桐雨》将杨妃塑造成一个无法掌控命运的柔弱女子,那么《.惊鸿记》则在二者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把杨妃定位成一个欲、情、仙三位一体的复杂女性。
杨妃的形象经历了一个变化:由放纵情欲的悍妒妃子,到忠君明义的有情妃子,再到悔过悟道的太真玉妃。
这一变化体现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理性批判过程,从否定情欲到否定情爱的过程实际是从群体角度出发否定“荒淫”到从个体角度出发否定“人生欲望”的过程。
不过由于作品的主题是惩戒情欲,最终归于幻化,所以梅妃身上寄托作者对理性的赞扬,形成与李杨二人无节制情欲比较的对立面,梅妃多才多艺,清雅脱俗,和杨妃有着鲜明的对立,而明皇在性格上则更接近于杨妃,于是就形成了一种二元对立模式。
《长生殿》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形象相比于前两部戏曲而言,有了很大的净化,两人形象的最大特征就是“情”。
就唐明皇的形象来讲,好色、重情、因乐忘政、自责追思,几乎在每一部作品中都有所表现,但由于主题意向的差异,对明皇的形象塑造实际上各有偏重。
《长恨歌》中的明皇是爱情悲剧的主人公,《梧桐雨》中的明皇是被命运摆布的可怜帝王,《惊鸿记》中的明皇是荒淫败乱的主角,而《长生殿》中的明皇则是情深能悔的帝王。
虽然这四部作品中都写到明皇的“重情”,但“情”的内涵及表现却是各异的:《梧桐雨》中的情是介于情欲与爱情之间的“情爱”,集中表现为一个帝王对妃子的“迷恋爱怜”。
《惊鸿记》中的情是以感官欲望为基础的“情欲”,特别表现为帝王对妃子的朝秦暮楚;而《长恨歌》和《长生殿》虽同为表现帝王家难得的“爱情”。
但《长恨歌》表现的是一个帝王对妃子自始至终的真情,《长生殿》展现的是一个帝王由情欲到爱情、由真情到至情的转变。
而这一过程又伴随着明皇一次次悔过自责,每一次自责都代表着他对杨贵妃感情的进一步加深。
唐明皇初见杨妃是一种感官上的情欲喜爱,直到第一次将杨妃赶出宫,他开始后悔,但是此时还是追悔的是杨妃的美色。
到召回杨妃之后,又因为梅妃的缘故杨妃主动情归,唐明皇主动给向她认错,这时候就发展到一种“情爱”的阶段,后马嵬坡自尽,唐明皇独自怀念杨妃,这时候才体现出二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也就是这种情感,感动了神仙,牛郎织女帮助二人团圆,升仙之后的情感也就转化成为一种“至情”。
总而言之,唐明皇的主要形象是“有情有义”,他不仅仅是担负了身上的政治职责,而且将一种帝妃之间的爱情转化了普通夫妻的真挚情感,体现出帝王家少有的真挚情感。
……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