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历劫无生死-《买宋》


    第(2/3)页

    疑似南宋时期作品的李杨戏有《永乐大典?宦门子弟错立身》提及的《马践杨妃》戏文剧目;宋元南戏遗响的福建地方戏莆仙戏有《马践杨妃》存目。

    林雾秋编《泉南指谱重编》(上海文瑞楼书庄印刷)载福建地方戏梨园戏七子班遗存的曲文,共四十五套,系闽南七子班常演的二十五种剧目之一((杨贵妃》的残曲。

    上述三种剧目,学界一般认为是南宋戏文。

    而《泉南指谱重编》中杨妃思念安禄山时所唱两套〔绣阁罗〕套曲,曲牌由“满庭芳”等组合而成,与《天宝遗事诸宫调》亦采用“满庭芳”一套三曲的形式相类似。

    刘念兹在《南戏新证》中认为“在《天宝遗事诸宫调》辑本中有禄山思念杨妃曲文,而缺杨妃思念禄山的曲文,疑为南曲专写杨妃之‘污’,以至终被马践之结局。”

    “闽南七子班遗存此南曲两套,当与南戏《马践杨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莆仙戏的《马践杨妃》与梨园戏《杨贵妃》之也许存在着剧目相互借鉴的可能,但是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资料可证明,故无法对两剧关系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与说明。

    但是,这些存目、残曲的资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李、杨故事至迟在宋、金对峙时期就已经被搬上了各地舞台,而且剧目繁多,长演不辍,深受观众喜爱。

    到了元代,许多戏剧家涉足这一领域,出现了一大批成熟优秀的文人作品。

    比如关汉卿《唐明皇哭香囊》,庚天锡《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浴罢华清宫》,岳伯川《罗公远梦断杨贵妃》(《北曲广正》录数曲,题作《岳伯川撰杨贵妃》,无名氏《明皇村院会佳期》,白朴《唐明皇游月宫》、《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不过可惜的是,到目前,硕果仅存的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余者皆佚失了。

    此外,在元代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作品与戏曲关系颇密切的,还有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

    《天宝遗事诸宫调》全书早佚,在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明嘉靖时郭勋的《雍熙乐府》、清初李玉的《北词广正谱等书》中,保存《天宝遗事诸宫调》的套数和单支曲文。

    明代,李、杨故事仍是戏剧创作的重要题材。

    杂剧有程士廉《幸上苑帝妃游春》、汪道昆《唐明皇七夕长生殿》、徐复柞《梧桐雨》、叶宪祖《鸳鸯寺冥勘陈玄礼》。

    以及王湘《梧桐雨》、傅一臣《锢盒奇姻》、无名氏《秋夜梧桐雨》、无名氏《明皇望长安》、无名氏《舞翠盘》、吾邱端《合钗记》、邓志漠《唐苑鼓催花》。

    像是“明初人作,不知谁笔,其情节与《惊鸿记》相同,而提出李白赋沉香亭诗以为标目,盖日惊鸿者,以江妃赐白玉笛作惊鸿舞而名”。

    除《惊鸿记》、《彩毫记》、《磨尘鉴》外,余皆佚失。

    其中,明代李阳爱情戏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就是梅妃形象的出现(我们在谈论李杨故事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把梅妃形象作为一个点进行研究)。

    梅妃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其人实有实无,众说莫一。

    她在有关李、杨的重要史料、传奇、小说如《新唐书》、《旧唐书》、《长恨歌传》、《开元天宝遗事》、《杨太真外传》等作品中均未登场。

    据说是唐代曹邺所作的《梅妃传》才详细记载梅妃江采苹生平与遭际,此传在宋代只见于《遂初堂书目》的杂传类著录,直到明代陶宗仪的《说郭》卷三八才有全文,鲁迅先生认为它系宋人的伪作。

    还有《南村辍耕录》“院本名目”中著录《梅妃》剧目,元代现存的李杨戏《梧桐雨》没有提到梅妃。明代,梅妃突然开始在李杨戏的舞台上占了很大的戏份,在《凉鸿记》中甚至成了主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