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繁盛-《买宋》


    第(3/3)页

    如苏州府平望镇米加工业十分活跃,镇上的砻坊、碓坊普遍采用杵臼治米的方法,其器具有大小之分,在杵臼过程中,要求所操作人员具有熟练的技巧,彼此配合一致且用力均匀,否则会损坏米粒,影响质量。

    “大者五六人执之,其力齐米不损;小者一人执之,力不均则米损。”

    松江府朱家角镇汇聚了不少从事金属制品的银匠、铜匠、铁匠、锡匠,皆为“攻金之工”。

    与其他类型的雇佣人员相比,技艺类雇佣人员具有专业分工精细、职业传承稳定的特点。

    管理类雇佣人员分布于市镇的各色作坊、商号、牙行、店铺,主要从事不同行业的经营活动。

    如市镇典当铺的“管栈之人”负责日常典当业务的管理,踹坊的包头负责工匠工作的分派、监督和工资发放,商号的管事负责交易的运作。

    钱肇然枟续外冈志枠记载,徽州王某在嘉定县谋职,被该镇外冈镇永昌典铺聘为总管。

    叶承庆枟乡志类稿枠记载,清代嘉兴府王江泾镇人叶明楠,“经理青浦朱家角,南浔刘氏之源康、同和两典”。

    王某和叶明楠,皆属典型的管理类雇佣人员。

    从行业分布的角度讲,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雇佣群体涉及的行业领域十分广泛,其中在丝、棉生产和加工业、榨油业、酿酒业、典当业、酒馆茶楼业等行业分布较为集中。

    进一步讲,他们更多地是被与这些行业相关的各类牙行、作坊、店铺以及商号所雇佣,为其工作,获取报酬。

    分布于江南各市镇的牙行、作坊、店铺和商号,不仅类型广,而且数量多。

    仅苏州府盛泽镇,根据冯梦龙枟醒世恒言枠中对该镇嘉靖年间牙行数量的描述,其“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仅到此上市”。

    同府的娄塘镇,据康熙二十四年(1685)的统计,仅布铺牙行就有125家;同里镇的米行,“官牙七十二家,商贾云集”。

    嘉兴府濮院镇上有丝绸行、桑叶行、烟叶行,湖州府南浔镇上有丝行、树行、西木行、米行。

    在市镇榨油业领域,苏州府唯亭镇、甫里镇、周庄镇、陈墓镇、震泽镇,湖州府双林镇、南浔镇、乌青镇、菱湖镇,嘉兴府石门镇等市镇都集中了一批油坊。苏州府唯亭镇油坊“在外跨塘、阳城、淀泾”,元和县油坊“在娄葑两门及甫里、周庄、陈墓等处”。

    湖州府南浔镇,清代顺治年间,镇上行铺捐货重修云兴寺,在油坊、典铺、盐木各行的捐货者中,油坊居于首位。

    该镇榨油专用水牛拉油车,由于本地饲料不足,油坊还到外地购买,“南浔、震泽诸油坊买以饲牛,舟载不绝”。

    乌青镇油坊在清前期最著名的有四房车。

    嘉兴府石门镇,明后期镇上有油坊20家。

    这众多的商行、作坊,集聚了不同数量的雇佣人员,从事各种商品贸易和手工生产与加工活动。

    此外,随着市镇本地和外来人员大量参与市镇工商业活动,多种运输、服务需求大增,船夫、脚夫、轿夫、乐人(工)、土工、剃头等在内的临时雇佣人员数量增多。

    船夫、脚夫和轿夫等承担着市镇水陆运输的工作,尤其是脚夫,不仅是民间凡遇婚丧嫁娶及铺户挑运一切货物的扛抬者。

    而且他们还承担着“市肆货物迁运出入,以及客舟起载”的任务。

    这类雇佣人员数量的增多对满足、协调市镇商品流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乐人、土工是有着重婚丧习俗传统的江南所不可缺少的。

    按民间习俗,“红白事俱用吹鼓手”,“入殓必用鼓吹、炮手、僧道,出殡及葬亦如此”,土工则是“司送终之事,火葬者必用之”。

    ……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