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神仙村的发展-《买宋》


    第(2/3)页

    应待人来。

    秋天的边城,报平安的烽火招跃着高兴亭。

    作者在高兴亭上,悲歌击筑,凭高洒酒,收复关中失地成功在望,想到此兴奋不已。

    长安南秦岭的高峰谓之南山。

    作者在高兴亭上,看到南山上的月亮也多情,驱散暮云,照着月下的长安让他看个够。

    作者想到长安城里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等待宋朝军队的到来。

    全词充满乐观的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

    1180年,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每逢江西发水灾,据《宋史?陆游传》记载,陆游因“奏拨义仓赈济”得罪权贵,又被罢官回乡。

    他写了一首《点绛唇》描写他乡居生活:

    采药归来~

    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障~

    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

    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

    遮回疏放~

    作个闲人样。

    本词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上片写采药归来独沽酒,下片写醉后弄舟江湖上。

    似写放荡山水的闲情逸志,实则发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但壮志难酬。

    晚年退居故乡山阴,感叹“壮志凄凉闲处老”,“报国欲死无战场”。

    这种心情,在他写的一首《诉衷情》词中,充分表达出来: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戌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心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沦洲。

    1172年,陆游单身匹马,投奔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雄心勃勃地要做一番事业,收复关中失地,梁州就是陆游所在南郑豁内。

    但陆游在南郑前线仅半年就被调离。

    如今南郑前线的关塞河防,只能经常在梦中出现,眼前只有当年穿的裘衣,已经陈旧,落满灰尘,它能引起对当年的回忆。

    下片好理解,作者无限感叹,胡虏未灭,鬓发已白,老泪横流。没想到老年时,心神骋弛疆场,老身却僵卧孤村。

    连主席都对陆游的一首爱情词《钗头凤》非常欣赏,曾与身边的工作人员读起这首词。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大家闺秀,叫唐婉。结婚后,他们夫妻情投意合,非常恩爱。

    不了陆游的母亲对儿媳产生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陆游百般劝谏、哀求都无能为力。

    两人只好分离,唐婉改嫁赵士程,陆游另有婚配,彼此消息也隔绝了。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绍兴沈园遇上唐婉陪同丈夫赵士程。

    唐婉在征得赵士程同意后,备酒备肴,月卯对陆游抚慰之情。

    陆游见人感事,百虑翻腾,乘醉吟成《钗头凤》词,信笔题于园壁上。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起首三句,为回忆往昔与唐婉偕游沈园的美好情景。

    想当时,唐婉用红润的双手,把尘封的黄酒斟满,柔情似蜜地端坐在作者前面,满城春色,夫妻沉醉在美满幸福中。

    东风恶数句,说的是恶风作践了美好春景,指的是封建恶势力拆散了他们的幸福婚姻。

    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感情上蒙受巨大的折磨。

    一怀愁绪,折磨几年,至今受熬煎,只能沉痛地感叹,错,错,错~

    下片写这次沈园重逢,春天如旧,和上次一样,但人却今非昔比,她憔悴了,消瘦了,可想而知她受的折磨和熬煎。

    她流的泪,把鲛绡浸透了。

    挑花凋谢,园林冷落,东风无力百花残,自然规律和社会势力都是不可抗拒的。

    山盟海誓虽在,但无法寄托,不能表达。

    表达又有何用,只好认命了,感叹莫,莫,莫~

    陆游的发妻唐婉,也很有文才,很重感情。

    她读了这首《钗头凤》后,也回赠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

    瞒~瞒~瞒:

    除此之外还有名冠千古的豪放派大词人辛弃疾了。

    辛弃疾,字幼安,号嫁轩,山东济南历城人。

    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

    辛弃疾生活的年代,是北方的金国和南方的南宋,既不断开战,又时时议和。

    与此相联系,南宋朝廷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两种势力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辛弃疾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

    如果我们以上帝视角综观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青少年时期。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

    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

    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

    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

    于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

    二、青壮年时期:

    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

    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抚国方略,但可惜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

    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

    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

    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三、中晚年时期:

    1182年至1202年,从43岁到63岁。

    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

    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四、晚年时期:

    1203年至1207年,辛弃疾64岁到68岁四年间,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

    辛弃疾自66岁秋,罢居铅山后,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

    辛弃疾留下的词作,有620多首。

    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

    词评家曰:嫁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辛弃疾的词,继承苏东坡豪放词风而有所发展。

    后人把苏辛并称,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如苏。

    光复故土,还我山河,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在辛弃疾的词作里也得到充分的表现。

    由于辛弃疾被迫长期在乡村隐居,所以以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入词,使词作中洋溢着新鲜的生活气息,散发着沁人的泥土芳香,也是辛弃疾词作的一大特色。

    和其他文人一样,辛弃疾非常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

    他曾下决心戒过酒,但半途而废。

    他的饮酒词写得深刻、幽默,极富生活气息。

    与辛弃疾同时代的人陈亮,字陈同父,也叫陈同甫(1143,1194),是南宋杰出的思想家。为人才气豪迈,喜谈兵,主抗战,因此屡遭迫害,曾三次被诬入狱。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交往甚密。

    1188年冬辛弃疾在上饶罢居时,陈亮从浙江东阳来拜访辛弃疾,两人甚是情投志和。

    辛弃疾写了一首词《贺新郎》,记述他们这次交往。词前有序: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

    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

    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乳燕飞》以见意。

    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

    何处飞来林间鹊~

    蹙踏松梢残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

    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

    也萧瑟。

    佳人约还轻别。

    怅青江~天寒不渡~

    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

    此地行人销息。

    向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

    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