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影响-《买宋》


    第(2/3)页

    1871年国会通过了一项至今有效的法案,授权总统制定有关美国文官的规程以提高行政效率。

    格兰特总统仿效英国建立了一个文官事务委员会,协助起草有关规程,并监督公开竞争考试的进行。

    这个委员会做了很多工作,后来因为国会不予拨款而于1873年中止了活动。

    但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国会终于在1883年通过了《调整和改革美国文官制度的法案》,即《彭德尔顿法》。

    从而确立了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功绩制原则,奠定了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的科举制在16世纪就为西方国家所悉,西方人把中国看成是西方文官制度的故乡,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项选官制度之所以盛行一千多年,原因就在于它留下合理的内核和竞争的精神,这就是考试制度和公开竞争。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形态变迁了,合乎人类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潮流即考试、竞争制度却长期被推行。

    科举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

    应该说西方文官政体是西方各国结合本国国情所创立的一种崭新的政治制度,西方文官政体源于中国的科举制,而又在中国的科举制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科举制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的选选机制对近代西方文官政体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的。

    深刻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科举制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科举制具有恒久的价值。

    我们更需从科举制中吸收其合理的内核--“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以期获得启迪和收益。

    最后,需要说明,提到科举制,还有一个人不得不单独提一下,那就是武则天。

    不错,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许多人对她的作为作过评论,或褒或贬,莫衷一是。

    也的确,武则天的一生虽然充满了传奇色彩,但她毕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且是一个女人。

    武则天以一个女性身份“治朝纲,理天下”,不得不镇压反对自己的人,更必须重用各种各样的人才。

    如果说她经人举荐入宫是偶然的,那么她能够位居九五至尊是自己拼搏、斗智的结果。

    她用计除掉了所有反对自己的人,连亲骨肉也不放过。

    但是,她的政绩还是光耀千古的。

    连我们伟大的***都这样评价武则天: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像是天授二年(691年)除夕之夜,有人请武则天去观赏隆冬之牡丹,武则天猜到这是一个阴谋,便派人先去查看,果然发现赏花是假,谋害是真,下令杀了不少人。

    当时所杀的多是李唐宗室贵戚、旧朝元勋大臣,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已经腐朽的士族势力。

    鲠直的人、确有才干的人,只要不被武则天怀疑为谋反者,武则天还能尽力予以保全或重用。

    例如,被酷吏诬告的狄仁杰,不但得到平反,还升任宰相。

    又如仇人的后代上官婉儿,能诗善赋,不但受到宽宥,还被武则天留作近侍,倍加恩宠。

    武则天统治时期,边境并不安宁。

    她果断地启用了唐休璟、娄师德、郭元振等猛将,在西北平突厥,设北庭都护府;在西南胜吐蕃,显示出赫赫国威。

    武则天的确是有本事有魄力的人,像是在唐太宗宫中时,唐太宗有一匹壮马叫狮子骢,非常暴烈,没有人能驯服它。

    武则天对唐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但要有三件器物:铁鞭、铁挝和匕首。

    先用铁鞭打它,不服,再用铁挝打它的头,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

    唐太宗很称赞她的气概,她果然用制壮马的方法驾驭群臣,造成历时半个世纪的有效统治,对国家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和社会安宁的长期保持,作出了特殊贡献。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男皇帝比起武则天来,恐怕连一根汗毛也沾不到边。

    当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对武则天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功绩将彪炳千秋。

    的确,因为强势和有能力,所以在武则天时代,她的政治算是比较清明,这也就有了她对中国科举的三大贡献。

    比如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充分发挥了制举的作用,开创了武举。

    武则天提倡科举,能够破格用人。

    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又创立了殿试和武举,这非常重要,中国历史重文轻武尚空谈,是造成国家软弱的重要原因,。

    可能大家都知道了,唐代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

    每年举行的考试称为常科,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为制科,又叫制举。

    常科里比较重要的有两种,一是进士,一是明经。

    本来进士的级别比明经低,但从武则天开始,它逐渐变成科举考试里最重要的一科。

    为什么提高进士科的地位呢,原因是进士科利于选拔人才。

    明经科主要考经典记忆,需要熟悉经典,那家里得有经典。

    普通老百姓家藏书少,因此这种考试对世家子弟有利。

    而进士科考文才,这固然需要知识积累,但更重要的还是靠天赋灵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