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科举考试之武举(二)-《买宋》
第(3/3)页
清人称此战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明人则称此战:“至今凛凛有生气。”
另一个名叫张神武的武举人表现也可歌可泣。
当张神武听说辽阳有急,便带领二百四十余亲丁驰赴辽阳。
到了广宁,巡抚薛国用告诉他,辽阳已失,不必再去。
张神武却不顾劝阻,慨然而往,薛国用对他说:“凭你这两百人能够歼灭敌吗?”
张神武答:“不能,只能死战!”
就这样,张神武与他手下的二百四十名勇士在辽阳城外与后金骑兵浴血恶战,尽殁于阵。
登莱总兵张可大也是武举出身,孔有德叛明降清,张可大力战失败,亲手杀死全家老小,自己投缳自尽。
国难思良将,家贫想贤妻,崇祯四年(1631年),求贤若渴的崇祯皇帝“锐意重武”,正式出台了明朝武举的殿试。
至此,明朝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武举乡试、会试、殿试考试体系,与文科举并重。
崇祯皇帝亲执殿试,钦定能使重100斤大刀的王来聘为武状元,授副总兵之职。
王来聘,也就成为了明朝一百八十年武举科第一位武状元。
受命副总兵之时,王来聘感动得泣不成声,说:“皇上如此重视武人,就是希望我等效命疆场。我等不捐躯杀贼,何以报答皇上隆恩?!”
孔有德涂炭登州之时,王来聘率先登城,不幸中箭,壮烈牺牲。
可惜,明朝的武举制度虽然已走上了巅峰,但明朝的国运已经走到了尽头。
像是崇祯十四年,崇祯皇帝下诏开“奇谋异勇科”。
可诏虽下,却无应考者,崇祯十五年,又一次下诏,欲挑选“督师大将”,仍是无人应考。
崇祯十七年,明亡;明朝的武举制度也就无疾而终了。
到了清朝的话,武举才算是真正的发扬光大,首先,清代武举依文榜程序,考试大致分四个等级进行。
(1)童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
(2)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
(3)会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
(4)殿试:会试后已取得武进士资格者,再通过殿试(也称廷试)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称为“三甲”。
一甲是前三名,头名是武状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
前三名世称为“鼎甲”,获“赐武堤及第”资格。
二甲十多名,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
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获“赐同。
需要说明,清朝武举的殿试规格很高,一般由皇帝亲自主考。
考试揭晓后,在太和殿唱名,西长安门外挂榜,并赐给武状元盔甲。
然后由巡捕营护送武状元归第,炫耀恩荣。
第二天,在兵部举行盛大的“会试宴”,又赏给武状元盔甲、腰刀等,赏给众进士银两等,相比宋明两朝,算是很风光了。
……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