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明妃曲与和亲论-《买宋》
第(3/3)页
包括宋朝的文人士大夫大都推崇以文德来治理国家,像是赵普在《上太宗请班师》中说“以威德御之”;孙觉在致神宗“胜夷狄之患”的上疏中说:“盖陛下新即大位,夷狄未见威德,故敢或为侵侮以窥我边。”
不难看出,他们无不奉行以德治来处理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强调王者要以德服天下,对待番邦要“示之以德”。
也就是只要统治者具备高尚的德行,就能让番邦真心的臣服于中原王朝;而他们认为夷狄之所以屡屡侵犯边境,就是因为没有对他们推行“德治”,没有施予恩惠。
对德治的推崇与浸淫下,他们认为与蛮夷“和亲”是一种失德行为,而岁币既可满足蛮夷对于中原财富的物质需要,避免战争。
而且可以通过金钱安抚他们,并以此作为对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一种宽容和恩赐,以实现自我满足的心理,彰显大国风范,实现其“大德治天下”的目的。
所以标榜开明又崇尚德治的宋王朝统治者比起“和亲”更愿意以钱财来平息战乱,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换句话说就是觉得氪金就是天下无敌,没什么事是氪金解决不了的。
于是,宋朝在与辽、夏、金议和时,宁可多给金帛,也不愿嫁女和亲。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辽兴宗向宋朝提出以和亲、增币代替割地的要求时,宋朝允许增币,但拒绝和亲。
在宋仁宗及参与谈判的大臣富弼等人的心中,割地无疑是丧权辱国,和亲则大失体面,给钱则小事一桩,因此才以各种理由加以拒绝,最后使“契丹不复求婚,专欲增币”。
由此可见,还是宋朝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无和亲”提供了保障,那就是我太有钱了,不差这么一点,就当打叫花子了。
当然,这也主要得力于宋朝时的经济重心生了南移,要知道宋朝当时的垦田总数目达到了72 亿亩左右,虽然它的国土面积比不上汉唐,但这一数额在中国古代社会上却依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此外,宋朝时种子、肥料得到了广泛普及,农具和生产方式不断进步,使得宋朝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高。
包括像前文已经说了,宋朝的商业也呈扩大和展的态势,北宋时城市与坊市的格局已经被完全打破,营业时间也大大的延长;宋朝商业不再局限于城市的范围,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也形成了众多的的草市和镇市。
并且宋朝在农、手工、商业上都取得了迅的展,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宋朝“金帛外交”提供了殷实的经济保障,迎合富弼、贾昌朝等宋臣“以物质厌其欲”主张,大大增加了宋人拒绝辽和西夏和亲的底气,由此金帛演化为一种处理民族关系,平息两国战乱的外交手段。
还有就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展和国内市场的扩展,宋代的互市也加强了中原内地与周边民族政权之间的联系,中原王朝的丰盈物资让周边的民族政权产生了与中原互市的依赖性和迫切性。
以西夏为例,在西夏国内,绢和布的价格不是很高,易于被寻常百姓家接受,但是当两国交恶,宋夏两国贸易互市关闭,这些平常的东西价格飞涨。
在这种情况下,和亲在对外政策中的积极影响就大为削减,宋王朝的君臣们看到了宋朝在互市方面的主导权,因而他们将互市纳入了对外政策的体系之内,使互市成为了对外政策的新手段。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宋朝的“守内虚外”政策导致皇室与将门通婚,已经没有多余的公主用去和亲了。
要知道受唐末藩镇割据,武将夺权的历史影响,宋朝采取了“守内虚外”的国家政策,这一政策由宋太祖赵匡胤起,此后历代沿袭,皇族的女子大多嫁入将门,用这种政治联姻以安定将心,防止其拥兵作乱。
像是《宋史?公主》记载:“太祖六女。魏国大长公主,开宝三年,封昭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王承衍,赐第景龙门外”。
“太宗七女。扬国太长公主,至道三年,封宣慈长公主,咸平五年,进鲁国,下嫁左卫将军柴宗庆……”
也正是这一政策造成了北宋王朝内部的积贫积弱,外防空虚更是屡次将宋朝拖入战败泥潭,无力招架外敌挑衅。
所以,可以说是成也太祖,败也太祖啊,如果他不制定这一政策,或者改成汉唐时的内圣外王的话,说不定又是另一番局面了。
……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