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买宋》


    第(3/3)页

    说着,一群文举生是将所写的第二《明妃曲》交给了柳依依演唱。

    接过了递过来的诗稿,柳依依也没有耽搁,看罢过后,直接朱唇轻启的哀婉演唱起来。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

    这文举生所写的第二《明妃曲》,依旧是动听至极,众人随着她的歌声微闭上眼眸,仿佛想起了当初明妃出塞嫁给胡人时的情形,细细的品味起诗中所蕴含的深意。

    在众人的细细琢磨下,这诗的两句写了明妃嫁胡,胡人以毡车百辆相迎。

    《诗经》上有“之子于归,百两(同‘辆’)御(迎接)之”的诗句,可见胡人是以迎接王姬之礼来迎明妃。

    在通常情况下,礼仪之隆重,反映恩义之深厚,为下文“胡(恩)自深”作了伏笔。

    其中“皆胡姬”三字,又为下文“含情欲说独无处”作伏笔。

    而关于明妃对此的反应,诗中写她“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只可惜因为明妃与胡人言语不通,谈不上“知心”,所以哀而不乐。

    王安石通过在诗中突出一个细节描绘来表现明妃的“哀”情:明妃一面手弹琵琶以“劝胡”饮酒,一面眼“看飞鸿”,心向“塞南”。

    通过这一细节,巧妙地刻画了明妃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接着,他又用明妃所弹的琵琶音调,感动得“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听者被感动到这个地步,则弹者之内心痛苦自不待言。“哀弦”之哀,是从听者的反应中写出的。

    前面是明妃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的描写;末四句则是进一步加以分析、议论。

    这四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汉恩自浅胡自深”——明妃在汉为禁闭于长门中的宫女,又被当作礼物送去“和番”,所以“汉恩”是“浅”的;胡人对她以“百辆”相迎,“恩”礼相对较“深”。

    这句讲的是事实。第二层讲“人生乐在相知心”,这是讲人之常情。如果按此常情,明妃在胡就应该乐而不哀了。

    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这就接入第三层:明妃在胡不乐而哀,其“哀弦”尚“留至今”,当时之哀可想而知。

    明妃之心之所以与常情不同,是因为她深明大义,不以个人恩怨得失改变心意,而况胡人也并非“知心”。

    四句分三层,中有两个转折,有一个矛盾,只有把其中曲折、跳宕理清,才能看出王安石的“用意深”及其“眼孔心胸大”处。

    王安石这样描写明妃,这样委曲深入地刻画明妃心事,用以突出民族大义,起到了“正人心,厚风俗”的作用,另所有人深受感染。

    总之,这《明妃曲二》不仅写得好,也体现出了王安石注意刻画人物的特点,从描绘人物“意态”,到解剖人物心理,有渲染,有烘托,有细节描写,相当于是把写小说的一些手法用入诗中。

    并且在“用笔布置逆顺”及“章法疏密伸缩裁剪”等方面,则又是把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技法用来写诗。

    这样,就使诗歌的艺术手法更加多样化,诗歌的表现能力更强。

    由于两者结合得较好,故虽以文为诗,而形象性并不因之减弱,此诗末四句以形象来进行议论,即其明证。

    是以,他能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真的有真材实料的,一般人想要胜过他,还真没那么容易,只可惜,李小鱼他不是一般人。

    或者说,欧阳修不是一般人,因为是他师父啊,所以,师父写的诗,胜过徒弟,不是很正常的吗?

    ……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