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宋朝和尚欢乐多-《买宋》


    第(2/3)页

    但喝酒吃肉这些都是真的,由此可见,和尚们的作风还是非常开放。

    而且宋朝有个著名的时评人,姓胡名寅,就专门对此发表过评论,说‘既已为僧,而又隳败其业,甚则破戒律,私妻、子,近屠沽市贩’。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有些僧人,当了和尚还娶妻生子,又经营那些屠宰、放贷、贩卖等商业活动,非常的不像话。

    还有宋人庄绰《鸡肋编》里也曾记载过,‘广南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家室,故其妇女多嫁于僧。’

    意思是说,在岭南地区,僧人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多经商致富奔小康,非常有钱,以至于非常受当地妇女欢迎,不得不说,令人大开眼界。

    而且宋朝还有专门接待和尚的妓院,比如宋人周密的《癸辛杂识》里,就记录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据说尼姑庵里的尼姑们非常烦恼,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和尚,越来越频繁的“来访”,于是庵里想出了一个法子,专门弄了一间“贵宾房”,名曰“尼站”,安排那些曾经有过行为不洁的尼姑住进去,以备不时之需,专门用来接待和尚。

    故此,宋朝和尚们最大的特色,就是世俗化、庶民化,喜欢深入到普罗大众中去。

    比如做做生意,开开店铺什么的,没事了还喜欢找个尼姑聊聊天,谈谈情,说说爱。

    更有甚者,娶个媳妇放在家里,再生一堆小和尚,都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尤其在商业经营上,宋代寺院的和尚们更是无所不用其极,行业涉及冶矿、制墨、纺织、造船,甚至开旅店、卖猪肉、开妓院,还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彩票行业,非常的令人大开眼界,感觉这根本就不像僧人,像是商人。

    当然啦,话又说回来,宋代寺院和尚们的社会活动,也绝不只是经商逐利,或谈谈情爱,在灾荒之年也放粥赈灾,提供寺院为避难所。

    平时也经常参与到济贫、慈幼、医病、助葬,以及修路、造桥等各种各样的公共工程当中。

    这样的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元末明初,历经动荡之后,才逐渐淡化下来,和尚们开始正规化合法化,只当和尚,不搞其他的副业。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期间又还出了好几个专门造反的和尚,比如什么布袋和尚,朱重八和尚,以及朱棣手下的道衍和尚,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

    因此现在鲁达这样说,以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来理解,就显得非常正常了,包括那小和尚自己都显得非常心动,跃跃欲试的样子,只有那了然老和尚显得十分不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