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李二一家子-《贞观祸害》
第二天中午,杜构带着韩氏进了宫。
立政殿。
“臣杜构参见吾皇......”
“行了,起来吧!”
杜构站起身一看,眼睛亮了,今天来得巧,李二,长孙皇后、长乐、李承乾和李泰都在,还有两个小的,三岁的李治和两岁的李明达。
李明达就是晋阳公主,乳名兕子,同样是长孙皇后生的,也是目前为止,长孙皇后生的最后一个孩子。
今天是李二难得放松的时间,正在和一家人唠家常,关心关心长乐、李治和小兕子,顺便考校一番李承乾和李泰的功课,帝王家里的亲情就是如此,考核功课就代表关心了,可想当皇子的,心理压力得有多么大。
杜构的突然到访,众人心思各异。李二有些意外,也有些高兴,他正有事找杜构。长孙皇后是好奇,她已经知道,自己大女儿的心已经被眼前这个臭小子给偷走了,身为母亲,长孙皇后考虑更多的,不是杜构的身份,而是杜构的能力、样貌与品性。
杜构的能力不用说,那是经过李二和世家检验过的,虽然现在没有入朝为官,醉心于经商,有些不务正业,但杜构经商,总能想办法为国效力,例如贞观纸和印刷术,有这两个功绩在身,杜构至少十年不用再为功劳发愁。
再说样貌,这个不用说,老杜就是翩翩君子,杜母更是貌美如花,到杜构这里,更是遗传了老杜和杜母俩人优秀的相貌基因,不说貌若潘安,但也绝对算是美如冠玉,仪表不凡了。
最后的品性,这个有待考察,但据长孙皇后的调查,杜构待人宽厚,对朋友义气,像商盟完全是杜构一手撑起来的,却甘愿将利润分给自己的好友,这种重义轻财的品德尤为难得。而且,长孙皇后还是少部分知道朝廷在商盟有股份的人之一,更知道这是杜构亲自奉送的,如此赤诚的爱国之心,已经不需要质疑。另外,长孙皇后还特意研究了杜府的家规,在其中,她发现了很多于后宫,甚至于朝廷都有大用处的规矩,本来是为了考察杜构人品,但是得到家规后,长孙皇后确实如获至宝,每日钻研,有不小的收获。
总结下来,长孙皇后觉得自己甚至挑不出杜构的毛病,唯一的缺点也就是她不姓长孙。身为姑母,她自然想撮合自己的亲侄儿长孙冲和自己的大女儿。但是身为皇后、身为长乐的母亲,她又要秉公办事、尊重女儿的意见,更何况,她也不希望因为此事,让朝廷痛失杜构这样的人才。她丝毫不怀疑,如果杜构得不到长乐,很可能从此堕落,或者离开长安,远遁他乡,她也曾年轻过,清楚年轻人为了爱情,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
由此种种,尽管李二还没松口,长孙皇后却已经把杜构当成自己的女婿了,现在他看杜构,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
其他人,俩小就不用说了,小稚奴李治才刚刚能把话说明白,小兕子更是连话都说不完整,正在学习走路阶段,他们两个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想,能吃能睡就行。
而长乐,自从杜构进来,她的眼神就开始变得温情脉脉,嘴角的笑容也变得温柔,看的杜构恨不得现在一把把美人抱在怀里,狠狠地疼爱一番。
李承乾这个太子哥,不得不说是真的命苦,现在都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童年的滋味,每天都是在高压状态下,小的时候,还有杜构等小伙伴跟他一起学习。而现在,只能他一个人忍受孤独。最关键的是,儿时的朋友都离他越来越远,例如杜构,真的是李承乾的知己,可是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俩人相知不能相认。故而,李承乾看杜构每次都带着温柔的笑,这次同样,不激动,也不冷漠,就像是在默默注视着多年好友。
最后是李泰,杜构发现他看向自己的眼神不再是无视,而是有些愤怒和怨恨了。
杜构一阵懵,他不记得哪里招惹过李泰啊?难道.......
杜构仔细观察一番,突然发现李承乾像是如释重负的状态,难道是之前李二考察他功课,苦命太子哥差点挨训?然后被他突然打断,李承乾逃过一劫?使得李泰好戏没看成,不爽了?
如果是这样,那李泰这品性和心态还真够操蛋的,要知道,他现在才十岁左右,如此小的年纪就这么善妒,难怪长大后会做出那些事。
扫视了一圈,杜构暗暗把皇宫里的人对自己的态度梳理了一遍,做到了心中有数,不用交流,仅仅看他们的一个眼神,杜构就心中有数了。
“你怎么来了?”
李二喝了口茶,又等了一会,这才开口询问。
杜构急忙收敛心神,认真答对:“启禀陛下,臣近来训练一批厨子,研究了一种新的做菜方法,名为炒菜,在杜家庄时,炒菜被受欢迎,而且得到孙道长的肯定,说炒菜不但健康,还比寻常食物更养人!”
炒菜讲究的就是一个杂,一盘菜里,包含了太多东西,足以保证人体所需要的所有元素的吸收,不像现在其他菜式,微量元素过于单一,很容易让人营养不良,所以,杜构这话还真不是吹。
李二听罢,不但没有高兴,反而有些不高兴。“清和,朕虽然答应你赋闲在家,但没说让你彻底放纵,真是想让你跟你爹多学点东西,多读点书,你再看看你,每天只是研究这些奇淫技巧,你太让朕失望了。”
长孙皇后微微皱眉,感觉李二的话有些重了。长乐和李承乾跟着着急,倒是李泰,一张胖脸上满是幸灾乐祸。
杜构确实不慌不忙的对李二作了个揖,从容回道:“陛下,古有木圣张衡,发明地动仪、浑天仪,以人力解天地之奥妙。南朝祖冲之,创出天文历法,让百姓四民有历可依,按时劳作,又发明水碓磨、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一系列造福后代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