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模块化细胞-《重生之生化帝国》
第(2/3)页
其实这个菌株结构早在陈峥在陇泉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到了。但是当时手头并没有这么清晰的对照,而且自己也没把一个学生的“小改造”当回事,所以也就没有仔细分析。
然而,当这个工程菌种和正常的链霉菌被并列展示之后,杨宝华老教授此刻也有些惊讶了。
这哪里是简单改造过的菌种,这完全就是一种全新的微生物结构啊!
银幕上的原始链霉菌的基因结构中,42个影响到微生物基础生理功能的关键基因已经被陈峥很仔细的标注了出来。这些基因在链霉菌的整条环形DNA上无序的排布着,每个关键基因之间还夹杂着大量的不明序列,整个环形DNA的总长度,超过了20万个碱基长度。
而合成雷洛菌素内酯核心和控制糖代谢的基因组,零零散散的分布在环形主DNA链和多个质粒之中。如果不是陈峥的细心标注,即便是最权威的专家,恐怕也很难轻易在这些庞杂的碱基序列中找到那些隐藏的生命密码。
那么陈峥卖给康达的那个改造菌种呢?被标注出的42个关键基因,紧密而有序的排布在启动子的后列,而那些不明功能的序列,依然被剔除了出去。功能基因之后,便是被标注为蓝色的“雷诺菌素”表达序列,基因总长度仅有5万个碱基长度左右。
无论是内酯核心还是糖元主链,都同样整齐的排列在环形DNA的后半段,在陈峥的细致标注下,如杨宝华这等的老专家,自然看得是一目了然。
“的确有点意思,重新整合了整个基因组。而且为了避免质粒基因的不稳定性,将糖代谢基因放在了主链之中,而且重复了几十个序列,顺带解决了克隆数量不足的问题。”杨宝华惊异过后,这才低声回应身旁老院士。
看着台下或不解,或恍然的反应,陈峥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满足。
“相信大家已经看明白了,其实这才是‘模块化细胞’真正面貌。投入原料产出产品,只是工厂的作用而已。而工厂的真正的内核,则应该是固定的‘厂房’与模块化的‘生产线’。”
随着陈峥的话音落下,银幕上的画面再次一转。
被命名为PangoLMG-k.1的链霉菌被放大,占据了整个银幕。接着,环形的DNA突然断裂成了两个部分,所有四十余个关键基因的长链变成了红色,移动到了屏幕的左边;而蓝色的“雷洛菌素基因组”则移动到了右边,在银幕上出现了两个半圆。
“左边的红色圆弧中,拥有着可供这个人造微生物进行完整生命活动最低限度完整基因,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厂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