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都是混账!-《明末好国舅》


    第(2/3)页

    “嗯?多数?”朱由校很敏感的注意到了李进忠的话,饶有兴趣道:“莫非那帮外朝的人转了性子,群起而攻呢?”

    “也不算是。”李进忠回了一句。

    “那怎么了?”这话,却是又更勾起朱由校的兴趣来了。

    “是兵部左侍郎魏应嘉、右侍郎郭巩,户科给事中姚宗文,御史冯三元、张修德几人,今日一日上书弹劾原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高进了。”李进忠看着朱由校神色道。

    “哦?”闻言,朱由校眼睛一眯,不知再想什么道:“把他们的奏疏取来,给朕看看。”

    “是!”

    李进忠应声过后,便去那堆积成山的奏疏堆里,去找魏应嘉、姚宗文等五人的奏疏去了。

    今天是李进忠在皇帝跟前值守,理应要告诉皇帝每份奏疏里的内容是什么,也要做到皇帝要找什么奏疏时,他必须要帮皇帝找到那奏疏。

    虽然李进忠进了内书堂,识字多了,但文化程度依旧不高,好在司礼监的太监文书不少,能看的人很多,而像李永贞这样聚拢在他身边的有文化的太监很多,这也是他能在朱由校问话奏疏,不至于没法子应答的保证。

    很快,李进忠在那奏疏堆里,翻了几下,便把朱由校要的五份奏疏,全部取出来了。

    当然,这不是李进忠有多努力,才能找这么快,他找奏折的效率高,只是因为他事先早有准备而已。

    自从进了乾清宫当差,平日里李进忠才不会这么麻烦亲自动手对这些奏疏分门别类了,一般都是叫李永贞等人分类而已。

    对于那些外臣写的各种深奥的文言骈文奏疏,李进忠看着都头疼,哪会这么用心的帮朱由校分门别类?

    而且,反正刚刚登基的朱由校,基本每本奏疏都看,他不是那些年纪大了,精力不济想偷懒的皇帝,很多奏疏基本上后来都交给老太监处理,而他们自己只要稍微听听老太监的口述就行了。

    至于李进忠早有准备,确实因为张璟提前打听清楚李进忠的当职时间,并且又提前给李进忠打过招呼,让他在皇帝老奏疏的时候,帮衬一下。
    第(2/3)页